商业上的事情,有一点十分关键,就是加杠杆。
企业和个人各方面资源都有限,人力可能不足,技术储备可能不足,现金也可能不足,需要通过杠杆来把有限资源的价值放大,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二级市场上,这一点已经成为常识,通过融资的方式加杠杆基本上已经成为各大二级市场的标配服务。在一级市场和企业内部,很多行为都在这一规律的指引下发生,当事人可能有意识也可能无意识,就像现实中的物体和器械都天然地或者人为地以符合牛顿定律的方式运转。
一个例子是,一些职场人士随着专业能力的提升,会逐步转向管理型岗位。转向管理型岗位意味着带领团队去做以前仅依靠自己去做的事情。这便可以理解为一个加杠杆的过程,以让渡出一部分技术方面工作时间为代价,带领更多的团队成员在专业方面产出更大的价值。倘若不能带兵打仗,仅靠自己的一身武艺,再厉害的高手杀伤力也有限。最终决定战场胜负的,一定是治军严谨,带领的部队训练有素的将军,而非单逞匹夫之勇的搏击高手。
关于加杠杆的另一个极端例子是做科研。理工科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在探索客观世界的规律及其应用。一旦掌握了某种规律,无疑就可以通过巨大的杠杆来影响整个社会。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则是从观念和公共行为的角度展开研究,是在社会运行的最底层加杠杆。一个有效的市场可以对这些研究定出高得令人惊讶的价格,这是加杠杆效果的体现。国家每年在各种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上投入的庞大金额即体现出对这些加杠杆性质的研究项目的定价。
高价的例子,还有一个,就是体育和文娱明星的报酬。纵观历史,体育和文娱明星报酬的爆发式增长,几乎都来自于现代传媒技术突破之后。电影技术的发明带来了顶级电影演员远超话剧等仅依赖现场演出的项目演员的收入;电视直播技术成熟之后的顶级体育明星的收入,与直播普及之前时代的顶级体育明星收入相比高出不止一个数量级。这背后的逻辑便是传媒本身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杠杆,将明星的禀赋兑现成了十分可观的社会价值和个人报酬。
互联网时代,创业家们通过一个个简单的商业模式,找用户需求点,开发出可复用的产品或服务,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获取各种增值服务和副产品带来的巨大收益,同样也是一个加杠杆的过程。在这里,加杠杆的关键点是产品和服务的可复用性。更进一步的,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是在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个过程中,又产生了融资先行的商业套路,这更是一个杠杆上再加杠杆的过程。依靠一个idea,汇集一个精英小团队,快速验证最小化可行产品或服务,然后用股份换取资金,加速产品或服务的扩张,越来越多的创业者通过这种方式以一个支点撬起了地球。
加杠杆只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式,具体的做法需要结合个人禀赋、实际场景和各方面的约束,难以一概而论。即便从抽象层面讲,也还有一些内容需要补充说明:由于现实世界中广泛存在的不确定性,加杠杆本身无疑会加剧这种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对加刚刚产生的风险的管理也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风险管理的核心在于风险度量和风险分担。
这个复杂的问题留作下一个话题,暂不展开,到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