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作者尼采,本身就是一个悲剧式的人物,五岁丧父,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弟弟也去世了。家里只剩他和母亲,妹妹了
从他十岁开始,他写了很多的诗,诗作基本都是悲观的:人生很虚无的,就像树叶一样飘走了,落下来了,然后被风吹走了,包括他父亲的坟墓,这一类很悲观的
他从小就对人生有什么意义,就保持很怀疑的态度
少年得志,24岁就到了瑞士巴塞尔大学,当古典文学教授,在我们看来前途无量的。那时候她开始了《悲剧的诞生》这本书的创作,在27岁发表了这本书,他的老师因此对他很失望,认为他在背叛他的母亲古典文学
从此,他一直没说话,整个学术界对他有一种敌意的沉默。他在巴塞尔大学的日子就很难过了,逐渐的神经开始衰弱
在他44岁的时候,他发了一条朋友圈:他抱着一匹老马,然后突然就过去哭,说我受苦受难的兄弟
他是孤独的,哲学家往往是最孤独了,因为他在追求他的精神世界。今天打完篮球,和哲哥闲聊的时候也谈到,人永远都是孤独的,即使有了伴侣,即使有了家庭,有着很完美的人际关系,他依然是孤独的,很多时候,一个人都得独自去面对自己内心对自己的拷问,生活的难题
对于尼采来说,他的梦想是当一个哲学家,而不是一个古典学老师
尼采面对悲剧他是积极的,他给他自己的人生找一种意义,前段时间和书记思想汇报的时候说过,虽然面对繁琐的学生工作,他有时候也很烦,不过可以看到学生的进步,他就觉得有意义,其实就是赋予繁琐复杂工作生活一种意义
其实一个人的痛苦,和物质生活有关系嘛
从当今经济社会来看,是有的,但人类的生存环境再好,物质生活载好,医疗保障再好,我们对人生意义的困惑,这种追问依然存在
如果以我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来说是: 从价值观来说:赚钱养活自己是第一位,有伴侣有家庭后,要在物质生活上保障他们,还要赡养父母老人(赚钱要靠真本事,凭良心赚钱)
其次,从世界观来说就是:世界那么大,我想多出去看看,去各地方去感受世界的大好河山去领略各地的风土人情
从人生观来讲,就是做事要尽力而为,问心无愧,做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靠自己过一生,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和相伴一生的人
说起来,去过的地方确实不多,《后会无期》中有一句话,你连世界都没有去过,那是来的世界观。目前困于经济,学业追求。短期内。很难去很多地方。只好读万卷书了,我始终相信有一天,我会去很多地方,来重塑自己的世界观
孔曰:朝闻道,夕死可以
我们普通人还是要过一辈子的,我们可以在我们短暂又漫长的过程,通过不断的经历反思总结,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直到世界尽头,我们的追问的答案就可以尘埃落定了
人生有的时候是一场悲剧,不过同样一副牌,有的人可以打好,我们做到尽力打好就行,让悲剧不在悲剧,而不是一直逃避甚至直接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