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突破性真菌感染?
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侵袭性真菌感染协作组( EORTC/MSG )明确了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定义:突破性真菌感染是指在抗真菌药物暴露期间发生的任何侵袭性真菌感染,包括抗真菌谱未覆盖的真菌 ,补充学习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分类如下:
抗真菌预防在一定程度降低了危群体侵袭性真菌病( IFD )的发生及死亡风险,同时也带来了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发生风险。有报道提示:确诊/临床诊断IFD的诱导化疗期急性髓系白血病成年患者中, 47%为突破性真菌感染。 针对近20年造血干细胞移植( HSCT )受者IFD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接受抗真菌预防的移植受者中,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约10%;此外,突破性真菌感染导致了HSCT受者IFD 流行病学的改变:早期, 白念珠菌是最常见致病真菌,随着抗真菌预防措施的普遍实施,曲霉、霉等霉菌检出率不断增加,已成为IFD及突破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真菌。
抗真菌药物暴露导致耐药、未覆盖到的真菌、免疫功能抑制等多种因素导致造血干细胞/实 体器官移植受者、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入住ICU患者是突破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
|如何诊断突破性真菌感染 ?
突破性真菌感染与极高的病死率相关,因此针对疑似存在突破性真菌感染的患者应进行早期诊断镜检及培养是诊断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常见手段,但针对暴露于抗真菌药物的患者,传统检测方法的诊断敏感性较低。1,3-β-D- 葡聚糖( 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 ( GM 试验)诊断突破性真菌感染的主要方法,但针对既往接受抗霉菌活性药物预防/治疗的患 者中,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降低,且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因此,综合传统常规培养、抗原检测(如: G/GM试验)、PCR检测、新型诊断标记物等多种方法有助于突破性霉菌感染的诊断。除早期诊断外,突破性真菌感染的菌种鉴别及体外药敏检测同样重要,有助于后期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治疗。
突破性真菌感染:如何个体化应对?
由于缺乏突破性真菌感染的前瞻性研究数据,当前的治疗原则是基于既往依据预期流行病 学特点的抗真菌治疗方案及临床医生对疑似患者治疗的经验总结。针对突破性真菌感染, 推荐通过综合评估突破性真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患者持续的抗真菌预防方案当地IFD流行病学等因素早期选择广谱、强效的个体化抗真菌治疗方案”。 突破性感染患 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是决定后期药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该特点与既往抗真菌预防方案密切 相关:
突破性真菌感染的治疗建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