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橙色高温的下午五点,在热气扑面而来的人行天桥,在人人脚步匆匆的BRT通道,我却看到一对大概七八岁的兄妹,顶着尚未落山的太阳,向路人派发绿色的小传单。也许是大家都赶着回去吹空调,伸手接下来的并不多。我走了过去拿了一张,小女孩面无表情,也许真的已经被晒得头昏脑涨。我看了一下,原来是一家新开的瓶装水店搞促销优惠,凭传单可以免费多送一桶。看看旁边的垃圾桶,已经有不少传单被扔了进去,大概也是习惯使然吧。我实在不忍心当着小女孩的面做这个事情,假装在看传单便走了下去。走到哥哥身边,他可能也是热晕了,没看到我手上拿了一张,顺手又递给了我。我自然也是照单全收,一直走到拐角的地方,才扔进了垃圾桶。
联想到广州儿童公园开园时大家提得最多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遮阳设施,孩子们在太阳暴晒下游戏的事情,再看看这对在烈日下派传单的孩子,我不禁在想事情的来龙去脉:他们是留守儿童吗?他们是暑假来广州和父母团聚的吗?他们父母有没有考虑过在马路上派传单的危险呢?是已经忙到需要让孩子来做这样的事情吗?种种的猜测,无法证实,我唯一所见的,就是两个孩子伸出的手往往被行人所忽略,在这高温的天气里,忽略或拒绝,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要多呆一会,直到派完为止。
每年在假期中,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络绎不绝,但似乎都是悲剧性的多,正面性的大概只有志愿者去服务的时候才能看到。相对于留守儿童溺水身亡或者找不到父母而坠楼的悲剧,让孩子上街派传单似乎是一举两得的事情:既可以打着“社会实践”的旗号,又可以不至于因为孩子无所事事而发生事故。然而我们却不能不看到一个更加残酷的现实是:当许多城市的同龄孩子在空调房里补习、进行文艺技能的培训时,这些来到城市的留守儿童却只能在烈日下派传单,这又是谁之过呢?
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国家的进步,不在于少数人的生活有多么优越,而在于多数人或者是全部人能否享受到公平的资源分配。长期以来,受限于户籍身份的问题,这些外来工的孩子在这个城市里并不能受到相同地位的尊重。他们的父母在平日为这个城市的繁荣显出最基础却也是最为廉价的汗水,换来的可能是与孩子的长期隔绝、以及在短暂相聚时不可预测的危险。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大城市能留给他们什么呢?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以及在高温下还要替父母分担的生活压力吗?
在这几天,我们经常读到的几个关键词,是户籍改革,是城镇化,是公民权利的平等。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涌入大城市里实践自己的梦想,依然是他们的首要选择,因为这里有更好的公共资源,有更好的实践平台,也有更多对繁华的渴望与追求。如果城镇化仅仅意味着户口制度的放开,却无法提供相应的公共资源配套,那么对于大部分的打工者来说,依然不得不冒着各种风险,继续在这个大城市里贡献他们最廉价的劳力,继续与他们的孩子保持远距离的思念,以及继续在假期当中也无法享受短暂相聚的快乐。
高温下的派传单儿童,也许只是一个片面的个例。但我却真诚的希望,让这个国家的未来,不要在高温下萎靡。他们应该在图书馆,应该在儿童乐园,应该在少年宫,但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出现在高温下的街头。
至少,在现实依然没有改变之前,请我们每一个人都接过他们手中的传单吧。这个,也许是目前最直接可以让他们感受清凉的做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