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星球上有新世界,也有旧世界。新世界是文明的、稳定的、现代的与富庶的。旧世界是野蛮的、动乱的、原始的与贫穷的。新世界的人民瞧不起旧世界的蛮荒,把流放到原始地视为一种惩罚;旧世界的人们被一道带电的铁网所在自己的土地上,过着自己原始的生活。
新世界的信条是幸福与稳定。
这个世界是愉悦的。所有人一出生便有了既定的命运,不必担忧自己的未来会从事什么职业,会不会贫穷。他们不会有烦忧,只要脑子一乱,便拿起“只要一小片,十种烦忧皆不见”的嗦麻,美滋滋的沉浸在梦乡。他们不会感到孤独,白天是集体作业,夜晚是集体聚会,成千上百人打阻碍高尔夫,参加舞会,看感官电影。
这个世界不会有动乱。因为这里没有科学,没有艺术,没有宗教。不会与人独占神秘财富,也不可能产生神秘财富。因为没有苦难,就没有艺术;没有落后,就没有科技;没有失落,就没有宗教。甚至没有文字,因为这里的顺口溜还有装瓶操作步骤已经把整个世界挤得满满当当了。每个人都被泡在蜜罐中长大。阿尔法贝塔从事高等的“生产”罐装儿童的事业,伽马帮他们运送货物,德尔塔帮他们开门,埃普西隆在田地里耕种。即使那个世界先进到不需要他们那么做。总之每个人各司其职,都认为自己的等级是最幸福的。
这个世界是团结的大家庭。当然是等级内的团结。人人彼此相属。他们没有唯一的伴侣,从小便认为性是一种娱乐。他们没有感情,强烈的私人感情,只有对福帝无限的崇拜。他们认为私人的情感就像是高压水枪,喷射可怕至极,一定会造成危险与混乱。所以这个世界不能有母亲父亲,那像是一个笑话。想象父母抱着婴孩就如同逗小猫咪一样,一点都不智慧。要他们想起自己的出身,那一定是美妙的丰盈的代血剂。
相反,旧世界就是落后的原始的。
这里就像是我们的现在的世界。胎生、父母、歌谣、文字还有手工捕鱼。这里的人们尊崇着古老的仪式。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结亲需要抓捕一只雄鹰,祈祷一场雨需要鞭打肉体以示对上苍的愧疚与期盼。这里有充沛的情感,母亲对孩子的慈祥,男人对女人的爱慕,老人对小孩的招抚,感情专一而浓烈。
这里有不一样的景致。苍茫的大地、尘土堆起的峡谷、陡峭的高山、破旧的茅草屋、宽广的河、步履蹒跚的老人、裸露身体的青年、神圣的十字架、神秘的莎士比亚还有痛苦的眼泪、劳作的满足、丢石头造成的伤口、恶语相向以及衰老,以及孤独。这里充满了新世界不认同的情感,不喜欢的落后,厌恶的肮脏,以及可笑的父母。
这就是新与旧。新世界的人说,不要缝不要补,旧衣服要扔掉。所以他们把旧世界的人一块扔掉了。
然而总有一些人,我们透过他们的眼睛看到了他们以为的幸福世界。
伯纳德·马克思,最先出场的异类,也是最先离开的失败者。你问他的心事是什么?他忧郁的眼睛,低垂的脑袋会让你以为它是个可怜的,孤高的被新世界指责的人。他看着美丽的列宁那,觉得她就像一块臭肉。他望着深不可测的大海,感叹为什么没人懂得欣赏。起初他是孤傲的,到后来才发现。他的确是一个异类,不过是一个有加倍野心的异类。他痛恨自己的身材为什么低于阿尔法的平均标准,遭人耻笑。他只是把自己的可怜强行升华至世人的污浊。和主任的纠纷是他的心结,他在想自己为什么不能高人一等。有一天,恰好他闯进原始地,遇见了约翰——主任的儿子。哦,我们高高在上的主任是一个可笑的父亲。他的大计开始了。他将约翰还有他的母亲引至新世界,揭发主任,供人观赏。借参观野蛮人的机会来沽名钓誉,引诱女性。他终究成了自己原来最讨厌的人,也是内心深处最想成为的人。友谊不会长存,恐惧却是真实的。伯纳德终究是抱头求饶,吞下嗦麻。
列宁那也是一个异类。她对爱要求的太多太多,不符合新世界的信条。她原本是个循规蹈矩的人。把睡眠教育的内容记得牢牢的,坚信人人彼此相属,坚信嗦麻的作用。她到底是不是为了新鲜感呢?太难得知了,因为她对爱的方式只有直白的表达以及脱衣服。她最后的眼泪是为了什么呢?不过嗦麻终究也不能让她快乐。
赫姆霍尔兹,伯纳德的好友,也是情感教育的一个教授。原本的他英俊貌美,地位崇高,应当是风光无限。但是他渐渐觉得自己手里的文字没有意义,他先要感受自己,说出内心。最后他选择了到气候严酷的一个岛上去,决心在那里研究哲学与思考人生。赫姆霍尔兹应当算一个从罐头里挣脱出来的人,一个感性的哲学追求者。
穆斯塔法·蒙德,总管,这个世界的最高领导者。在我看来是最可怕的人。他什么都知道,他阅览过古籍,钻研过真正的科学,他也承认那些是美的。但是他最后选择了封存这些东西,让愉悦来控制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无知,是那些经历过对比过的人,依然选择这种生活。我们会不会到最后也扼死在自己的温柔乡里。
约翰,新世界里的野蛮人,原始地的外来者,应当是受到了双重歧视。他来到新世界,因为他的母亲对他灌输的教育就是新世界很美好。他来到这看到直白袒露的感官电影,看到人们对嗦麻的渴望,看到母亲死亡时没有人悲伤,最重要是他喜欢的纯洁的列宁那从来不觉得什么是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他觉得这个世界没有情感,他发怒了。这不是他想象中的世界,并且与莎士比亚无关。他跑去了一座偏远的高塔上,让自然折磨他,向古老的英雄学习,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可是这毕竟是新世界的高塔,人们乘着直升机来看他,大喊“我们要看辫子功”。
最后世界之在茫然的两条腿中落幕。
“慢慢地,非常缓慢地,像圆规的两只脚,那双腿不紧不慢地向右边转过来,向北、东北、东、东南、南、西南偏南晃去,然后停一下,几秒钟后又接着不紧不慢往左边转回来,晃向西南偏南、南、东南、东……”
《美丽新世界》有太多新奇的东西,我简直讲不完。它看上去离我们很远。我们依然保持着胎生,有稳固的父母关系,从劳动中汲取快乐,享受着艺术的美感,也在潜心研究科学。但是这个世界离我们也很近。我们那个不是在互联网的娱乐中沾沾自喜呢?我们就是在这样的虚拟的环境中忘记了思考,忘记了什么是亲身经历,什么是过程。活在漂浮的世界,也许我们真的忘了什么是真正的情感与自我。
“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变成了社会的“阑尾”。更不要说“爱情”,那简直是高速公路上突然蹦出来的一头羚羊,如此危险,通通地,限定了之。”当你沉醉于饭圈的斗争,沉醉于游戏的快感,沉溺于电视剧的爱情,有没有想起过自己获得的是什么?是强烈刺激下多巴胺分泌的感受而已,是眼睛的愉悦,不是脑子里的风暴。
“这个新世界如此美好,它只有一个小小的缺陷——在那里,幸福的人们全都是“被幸福的。”
“他们从来没有选择的权利,无处不在的幸福不由分说,一把将他们给罩住,他们只能躺在幸福的牙缝里,被咀嚼,然后变成一堆残渣,被气势磅礴地给吐出来当你每天都幸福得晕眩时,为什么还会需要毕加索或者莎士比亚?文学艺术往往是为了表达冲突,超越痛苦,那么,在一个冲突和痛苦根本不存在的世界里,文学艺术也就变成了社会的“阑尾”。更不要说“爱情”,那简直是高速公路上突然蹦出来的一头羚羊,如此危险,通通地,限定了之”。
“与受苦受难付出的高昂代价相比,实际的幸福往往显得卑劣。稳定当然不如动荡来得热闹。’知足常乐绝不如与不幸做努力抗争那么有魅力,也没有抗拒诱惑,或抗拒被激情和怀疑毁灭那么引人入胜。幸福绝不是宏伟壮观的”。
新世界不接受苦难,喜欢安定。但是世界不总是这个状态,这个世界有异类,像约翰,他在用肉体抗争、用精神坚持自己。像是赫姆霍尔兹,追求哲学,追求人生,总有一天那些岛上的人会越来越多。不怕反抗,只怕享受。
这个世界为什么不惧怕死,因为生没有意义。为什么恐惧苦难,因为苦难是世界的篇章。
我们终究要争取苦难的权利,争取自由与危险,善良与罪恶。看见整个世界。
“任何让人不高兴的东西都清除掉,而不是学着去忍受它”
“但是我不喜欢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善良,我要罪恶。”
“你在争取苦难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