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进入《传习录》中的学习内容。翻开书页,内容居然只有一页,加上译文也只有二页,心生疑问,怀疑自己书的版本有误,遂对照群主发的学习计划,从P111至P113,也只有3页,只用一天的时间,于是确定内容无误。但随即想,既然是“钱洪德序”,那应该是有内容的,于是上网搜索,果然,钱洪德篇不只是一个序,还有50片断的内容。
摘录【第一篇】
何廷仁、黄正之、李侯璧、德洪侍坐。先生顾而言曰:“汝辈学问不得长进,只是志未立。” 侯璧起而对曰:“珙亦愿立志” 先生曰:“难说不立,未是‘必为圣人之志’耳。 对曰:“愿立‘必为圣人之志’”。 先生曰:“你真有圣人之志,良知上更无不尽。良知上留得些子别念挂带,便非‘必为圣人之志’矣。” 洪初闻时心若未服,听说到此,不觉悚汗。
第一篇给人的启示是:致良知务必立志,且必须立‘必为圣人之志’,方才能下功夫。志向不坚定,不真切,求学做事自然偷懒,犹豫,进步自然不长进。
【最后一篇】:丁亥年九月,先生起复,征思、田,将命行。时德洪与汝中论学,汝中举先生教言曰:“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德洪曰:“此意如何?” 汝中曰:“此恐未是究竟话头。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矣。若说意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 德洪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习心,意念上见有善恶在。格、致、诚、正、修,此正是复那性体功夫。若原无善恶,功夫亦不消说矣。” 是夕侍坐天泉桥,各举,请正。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人,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故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间,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既而曰:“已后与朋友讲学,切不可失了我的宗旨:‘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只依我这话头,随人指点,自没病痛,此原是彻上彻下功夫。利根之人,世亦难遇。本体功夫一悟尽透,此颜子、明道所不敢承当,岂可轻易望人?人有习心,不教他在良知上实用为善去恶功夫,只去悬空想个本体,一切事为俱不着实,不过用成一个虚寂。此个病痛不是小小,不可不早说破。” 是日德洪、汝中俱有省。
启示:从王阳明自己的解释看,这四句教其实是针对两种人,分两种情况,用不同功夫去致良知。 1、利根之人(有慧根的人)“无善无恶心之体” 本体无善恶,功夫是悟 直入本体 2、资质稍差的人“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本体被世俗私欲蒙蔽 功夫是为善去恶 到私欲去尽时 本体自现(明亮干净) 渐入本体 好比奔向北京天安门,有两条路,一条为动车准备的高速铁轨,直达;一条为普通汽车、自行车准备的,普通公路。现在普通的小汽车不自量力开上高铁,欲速不达,不是浪费时间吗?而动车也没有必要取普通公路上折腾。但是,实际上利根的人很难遇到,像张三疯在疯了之后突然悟出太极的大道的人毕竟几千年才出几个,因此被世俗沾染不良习气的人还是老老实实上普通公路,踏踏实实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