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读书学习中是不是也有这样追求干货的行为,遇到类似“30分钟掌握一本书的精华”“一篇文让你掌握写作精髓'""四节课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等的信息之后两眼放光,立马放入收藏夹。
讲个故事给你听:
犹太人有一个传说:“真理”来到村里,一丝不挂,所有人都很害怕它,不敢直视它。后来,智慧老人把真理请回家里,给它披上衣服。这个时候,真理就化名“寓言",“寓言”走到村里,所有人都很喜欢它。
这里的真理其实就是所谓的“干货”,想一下,为什么你看了那么多干货,当时精神抖擞,醍醐灌顶,然后除了收藏吃灰就只剩下自我安慰了。
再讲个故事:
我家里有一个学龄男孩,双减还没下来的时候我陪他上数学课。三年级的时候一节课是2个小时,120分钟。那一节课这么久老师讲什么呢?一个公式或者概念,然后用N道例题来解释、运用这个公式。
我想有过陪孩子上课的家长,大概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几个小时课上完,辅导老师在群里发一条总结信息就概括了整堂课的内容,这是小学生。
回顾一下我们上学时学习的过程,是不是也都如此。一个概念、一条公式老师要花上一节课甚至数节课来拓展帮助吸收、巩固。
那么,离开了学校,成年人的学习为什么就只追求干货了呢?是不是觉得成年人学习能力更强了呢?
我是一名茶艺培训师,在一次企业茶艺可培训中碰到这样一个情况。第一节课,我在讲茶叶基本理论知识,下面有个学员跟我说:老师,什么时候讲实操泡茶,我再过来,理论我就不听了。
这是成年人的学习,我想学泡茶,只想学最根本的动作。
而事实上呢?泡一杯茶是多种因素影响的,首先泡的茶类不同对器、水温要求都会有区别,若是连茶都分不清楚基本的类别,器都认不全基本的区别,还能妄想泡一杯好喝的茶吗?
尤其是现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各种信息太容易了,干货满天飞,随便一搜索就是一大堆,然后呢?
那些大咖、牛人分享完干货之后,是不是就没有人找他们咨询,就不用报他们的课只用干货就行了?
不,你会发现,他们的课卖得更好了,他们的咨询也更火爆了。
干货都是知识部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本身是最不值钱的,而如何使用知识才是最值钱也最值得拥有的部分。这也是我们都会免费或者很少的费用就能听到很多牛人的分享,但是报名培训课动辄成千上万块。
在课上,老师会把所有的干货内容用案列帮助我们领悟相关知识的适用边界(如特定情况、前提条件、使用条件等),让我们即学即练,学完之后马上练习,并且给与现场反馈、纠正,这样结束培训后,我们才能把知识内化成自己的,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以应用和实践。
如果你没有条件去参加各类培训课程,也想实现自我突破怎么办?可以参考我“怎样才算读完一本书”来做。
我是氧气
斜杠老母亲
家有男宝一枚,知琴棋,会书画,懂化妆,擅茶艺,专运营
宝藏姐姐
家庭教育指导师
国家二级评茶员(技师)
国家高级茶艺师
江苏省化妆比赛金奖
剽悍江湖卓越社群运营官
终身成长者
乐于尝试,热爱分享。已帮助100+人打开写作、思考的大门。
组团一起学习,每日抄诗、读书、思考、写作、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