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部当年没有看懂的电影是82年上影,长春电影制片场的《杜十娘》,当年对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幕影片结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投江自尽的那一幕。搞不明白那美貌女子为啥要把金银珠宝投入江中后投江,对于当时从未见过金银珠宝的孩子来说,实在是想不通,觉得那女子实在是个大傻瓜,有那些金银财宝,吃不完用不完,干嘛要把它们扔掉呢?对她生气的原因也是觉察不出来的,那个年代的孩子是真的傻,对成人们的世界一无所知。
昨天,看完了《人到中年》之后,索性又把记忆中的潘虹主演的《杜十娘》翻出来看了一遍,还粗略地看了一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原文,它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纂辑的白话小说集《警世通言》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这是冯梦龙根据同时代的文人宋懋澄的《负情侬传》改编而成的,属明代的“拟话本”。
白话文通俗易懂,与原文比较,电影剧本是忠实于原著的,没有太大的改动,只不过是通过电影这种直观的表现形式来,还原了小说里的故事。电影的取景与现在相比毕竟是还可以找出不少原汁原味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服装也不会过度浮夸,不至于光怪陆离。演员的化妆都偏向舞台剧,男演员脸上有很浓的化妆痕迹。
故事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李甲是绍兴府人,父亲是布政使,那可是二品大员,在明朝是省部级大官,文章的开头已经交代了李公子是因“读书在庠,未得登科,援例入于北雍”,李布政使是因为向朝廷纳捐后,朝延给了在京做监生入太学的资格,并在科举、入仕上给于优待,是古代封建王朝公开的买卖入学资格,卖官鬻爵的一种行为,是朝庭弥补财政收入不足一种方式。
李甲在京城读书时与同为监生的柳遇春游玩时结识京城名姬杜媺,杜媺也影片中的迎春院里排行老十,因此而得名杜十娘,冯梦龙的小说中是这样描写她的容貌:
浑身雅艳,遍体娇香,
两弯眉画远山青,一对眼明秋水润。
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
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
可怜一片无瑕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卓文君是西汉时期的蜀中四大才女,中国古代四大才女,她守寡家中与西汉才子司马相如相识相恋,不顾父亲反对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樊素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的家姬,与小蛮齐名。托白居易之名,闻名遐迩。有诗云: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这般描写是比喻杜十娘是个集卓文君的才貌与樊素的樱桃小口及小蛮腰的女子。
李甲迷恋于杜十娘的美貌,长期留连于迎春院中,没有过多少时日便花光了身上携带的所有银两。一旦银两花光李甲就成了老鸨不受欢迎的人。然而,杜十娘沉浸在李甲花言巧语给她绘织的一个天花乱坠的娶她为妻迎入府中成为科举新贵夫人的从良美梦中,杜十娘成为迎春院的的头牌已经有八年之久,能够找一个能托付终生的如意郎君脱离迎春院的樊笼,是她迫切的心愿,误以为李甲就是她的可托付的人。
在杜十娘的暗中帮助下,自掏银两,在柳遇春的慷慨仗义相助之下,助李甲为杜十娘从迎春院赎回了身,希望杜十娘与李甲能够有情人终成眷属。
获得自由的杜十娘满怀对新生活的憧景与李甲走上了绍兴府的返乡路。李布政对儿子李甲迷恋风尘女子荒废学业的事早有耳闻,已经在书信中多次训斥李甲,李甲因此忧心忡忡,担心严苛的父亲不能接纳这个曾混迹京城烟花场的风尘女子。
杜十娘与李甲的客船瓜洲停泊时,杜十娘偶然被盐商孙富窥见,孙垂涎于十娘美貌,巧言令色,虚情假意,卖奸耍滑,以一千两银子利欲李甲出让杜十娘,李甲在孙富的引诱下动摇了,露出了其花花公子,薄情寡义的本性,答应了孙富。
杜十娘从李甲的口中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五雷轰顶。她没有想到自己刚逃离迎春院的火坑,满心以为能与自己倾心的如意郎君过上比翼双飞、鸾凤和鸣的幸福生活,没想眼前的只是个负心汉,美梦与向往就此成了泡影,心中充满了绝望与悲愤。
她在天明之前梳妆打扮好,其实她的内心还是对李甲抱有一丝丝幻想。而李甲只是默默地与孙富履行着交易的行动,收下了孙富的一千两银子。杜十娘彻底失望了,她愤怒地打开百宝箱把自己八年卖身所挣换来的珍宝,悉数投入江中,怒斥孙富,奚落李甲一番后抱着百宝箱投入江中。
我认为杜十娘怒掷百宝投江这一出戏,是潘虹在整部影片中表演最精彩之处,我看到最后都不忍卒看,这是她在影片前部与李甲恰如其分的表演为悲情的结局做好了铺垫。
我在影片开始不久就看出了李甲的“渣男”实质,不知道作为女性的您能看出来吗?就如一部小说里说的那样“一个女人能一眼看出目光所及范围之内的騒货。”我想男性也有同样的功能。 这也说明了李甲饰演者同样是一位很优秀的演员。
影片中也有瑕疵存在,在杜十娘沉宝之前与李甲的对白中,口型与台词明显地对不上,拍摄时的台词与后期录音时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八十年代初的古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