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写作》第一章讲了写作的4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写不出来,也就是不知道写什么,这是由于没有素材的积累。
平时做个有心人,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那怎么积累素材呢?有哪些方法积累素材?
积累素材有直接积累素材和间接积累素材两种方法。积累是慢工出细活的过程,掌握方法,持续用力,慢慢就能见效。
一、直接积累素材方法
直接积累素材方法包括:口、眼、鼻、耳等亲身感受获得的素材,也是最容易积累的方法。
1、眼
我们经常读到一些非常有画面感的文章,好像作者描绘的场景就在眼前,这种写实的感觉就是得益于借助眼睛细微的观察。
比如朱自清背影中描述父亲到月台那边给自己买橘子的场景: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旁,慢慢的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是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的流下来了。
当我们读着这段文字的时候,是不是眼前好像浮现出一幅很清晰的画面感。能写出这样的文字,靠的是观察,生活中如何用眼睛搜集素材呢?
一、看主体,记住样子,穿着打扮,当时状态;二、看环境,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周围的人,环境等;三、看人物身体语言。
2、耳
听觉是我们经常会忽视的一种感觉,五官中,唯有耳朵是一刻不停的从外界接收信息,可以通过感知某种信息,实现更细致的观察。
平时可以刻意的练习耳朵辨识声音,做法:人选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闭上眼睛,集中注意力去听周围的声音,每抓住一个旧顺着声音去找,并记下声音的内容。
3、鼻&舌
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鼻子用来闻气味,舌头用来品尝味道。鼻,舌可以为我们找到更多写作的素材。
4、身&意
身,意强调由感知到想法的思维过程。靠身体感知,靠意念关照产生一些可以用于写作的素材。
如何靠身,意去搜集素材呢?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倾诉法,通过即使快速的倾诉,记录下情感,情绪最喷薄的状态。可以想到一点写一点。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素材,眼,耳,鼻,舌,神,意,这是每个人自带的感应器,有时候,不是他们不好用,而是我们经常忘记了他们。要想写作好,平时就要多练习自己的五官感受。
二、间接积累法
所谓间接积累方法,主要有通过采访法,记笔记法,网络查询搜索等积累素材。
1、采访法积累素材
我们熟悉的采访就是新闻采访,新闻记者就某个问题采访某个对象,通过与被采访者交流,探访新闻发生环境,当事人,事情经过等,获得一手资料,从而写出故事或新闻。
那么我们平时如何利用这个方法呢?我们可以采用“聊天式采访法”,这种方式更随意,更轻松。同时也要我们最好准备工作,有目的的提问,还要后续的整理。
2、笔记法积累素材
阅读的时候可以记读书笔记,有2个作用,一是加深印象,二是记录重要内容,以备后续查看。
日常笔记可以积累生活中的经历,某一瞬间的感悟,灵感,想法等,文字长短不做要求。
日积月累,就会形成庞大的写作素材了。
3、利用网络快速积累素材
现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网络上什么素材都有,非常丰富,只要计算机联上网,就能获得海量资料。
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像百度,搜狗等可以快速的搜索想要的素材;还可利用内容大数据,时下最新的新闻,最热门的新闻,比如微博的“实时热点”,百度的百度指数等。
通过网络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写作素材是目前人们常用的方法,但也要学会甄别,因为网络上资料太多,真假难辨,需要结合自身经验进行筛选。
以上这些都是积累素材的方法,只有通过扎实的素材积累,在写作的时候才能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