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上有个很特殊的孩子,智力受损,很明显地和正常孩子不同。平时上课只能呆呆地坐在座位上,笔记什么的是做不了的,考试时连姓名都会忘记,分数自然堪忧。他母亲是个护士,平时对我很热情,哪怕我生病在家也会按时发来节日祝福。以往考试时,她会考虑到不给班级拖后腿,当天不来上学。按照以往的惯例,这样的孩子是需要办理随班就读的,可是家长担心对孩子有影响(其实并不会进入档案),始终不愿意办理,只答应不参加大型考试。
明天有全校的语文考试,十几个班要排名的。我昨天试探性地问了一下家长,她没有正面回应。我以为她没有领会我的意思,今天又特意直白表达了,她的意思是想让孩子参加,没有说明任何理由。这学期我只带了四天,学生考得好坏都与我无关,我甚至可以以此为契机上报学校,让领导出面,这对我未尝不是好事。然而,家长此刻的做法让我有些寒心,因为她完全没有提及对班级平均分的影响,完全只考虑自己的孩子,或是没人带,或是怕被其他同学嘲笑,或只是简单想让孩子参与和体验一下。
所以平时的问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感谢(我们给孩子配备了特别优秀的同学随时帮助他,不然他连站队都不会),都是有目的的。
放学的时候,一位妈妈从队伍当中把孩子悄悄地但又是趾高气昂地牵走了,完全不顾还没到班级接送点,没有跟我打招呼,仅仅是为了自己少走点路。我第一次看到那个家长的背影,高马尾,紧身皮裤,穿着很社会。那个小女孩,平时说话娇滴滴的,很像林黛玉。孩子的成绩很差,联系她母亲,反应很冷淡。倒是有过一次扯皮拉筋,跟我纠缠了半天。最后输了,有些气急败坏,仿佛老师冤枉了她孩子。
她曾经对我说过,很庆幸孩子能遇到我这样温柔有爱的老师。可是她真的尊重我吗?今天的举动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最让我大吃一惊的是一个看上去习惯很好的小女孩,去年她一直参加学校的托管,到最晚的六点。去年我在上班,放学之前就发动全班孩子把卫生做好了,托管的几个孩子只需花几分钟收尾即可。今年代课老师把所有的清洁任务都放在了最后,几个托管的孩子常常要干很久,几乎就无法利用托管时间写作业了。
不知道她是否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不托管,可是她每天都要花十来分钟等待高年级的哥哥,我原想让她花几分钟收尾后再下去和哥哥汇合,可是她找了借口拒绝了。小小年纪,都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而不愿为班里做一点退让。更何况其他家长呢?
据我和周围的亲朋好友的交谈,大多数家长对学校怀有警惕心,尤其是老师。他们把孩子送到学校本质上只是为了孩子,至于老师不过是暂时的合作者,并非什么特别的角色。有时候是老师自己在自我感动,盲目牺牲。不可否认会有心怀感激的学生和家长,但其实数量并不多。老师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傻乎乎地简单化彼此的关系,给自己找不愉快和失望。
2025年1月7日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