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原理的启示是我们必须遵循创新表达体验的理论动力。
写作的主体精神、表达的创造诉求为写作体验、创新表达培植了肥沃的心理土壤,提供了自发的原始动力。也就是说,创新是写作者与生俱来的表达心理,人人都渴望在写作的天地纵横驰骋,尽显丰采,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个性、有特色的创新之人。
只要自己勤于研习,创新写作的梦想必定会开出绚烂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自媒体时代,如果不能以新的题目、新的题材、新的立意、新的运思等创新思路来演绎、包装你的文章,制造眼前一亮、心为之震的“眼球效应”和“心理效应”,则你的作品必定会黯然失色,湮没于众人。
如何进行创新表达体验呢?
首先是培养发散思维、聚敛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思维的思维习惯和能力。
作家迟子建说:“如果不想使自己在写作时限入庸常立意的泥淖,我认为可以调动和开发‘逆向思维’这根神经。这样,能使你的思维始终富有新鲜感和活力,从而使由此生发的文字散发出一股与众不同的气息。”可见,具有创新特质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母机,是创新表达的动力。
其次,正确处理借鉴和创新的关系,在继承中超越和创新。借鉴、模仿体验是创新写作体验的基石和依托,由临摹到独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写作策略和路径。特别是对那些本身具有创新个性的经典例文,我们完全可以取人之新,补己之拙,在模仿中学习,在借鉴中创新。比如“取其旨,叙自己的事;摹其思,写自己的话;仿其形,立自己的意”等都不失为可资借鉴的创新之法。
第三,应当明了创新表达的路数和项目。从文章内容到形式,各个组成要素皆可成为创新的乐土。对于创新写作而言,处处是创造之地,次次是创造之时,生生是创造之人。
写作创新训练主要应着力于三个方面:即材料新鲜,构思新巧,见解新颖。材料的创新也是写作创新中最易操作、收效最快的创新手段。
第四,要注意掌控好创新的分寸和尺度,不能过滥、过分。
很多‘新’文章,‘新’形式,‘新’文体从表面上看倒是满纸云烟,气势赫赫,骨子里的‘观念’已属陈旧,只不过是在给旧衣架套了一身华丽的衣服而已。”的确,不少写作者在创新体验时仅从语言、结构、体式等方面去粗浅地模仿复制,而对创新写作中更为核心的选题、组材、立意等关键要素却视而不见,导致形式对内容的简单生硬包装,内容不能依附形式的貌合神离的创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