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剥夺自己和他人哭泣的权利
原创文 | 林子
(清风浪港手写铺原创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宝宝乖,不哭哦,妈妈教过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哭的。”
“怎么这么没用,就知道哭,不准哭!”
这是昨天我在地铁上听到的两句话,出自同一位妈妈之口。第一句是在她的孩子刚刚哭的时候说的,第二句是恼羞成怒后说的。
妈妈教育孩子不哭,这样的情景太司空见惯了,似乎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这位妈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样两句话的呢?
当时正值下班高峰期,我是看着这位妈妈牵着她大概四五岁的女儿上车的。她的孩子手上拿着玩具,看得出来女孩儿很喜欢她的玩具,一直紧紧抱着。但在车门处被拥挤的人群碰了一下,她手上的玩具一下子就掉在了地上,摔坏了。
女孩儿蹲下捡了起来,她在站起来的时候还略带委屈地抬头看了一眼她的妈妈。我以为她要哭,但是没有,虽然她很伤心。正当我感叹这个女孩儿很乖的时候,却恰好看到她的妈妈瞪了她一眼,满含警告。
接下来女孩儿便一直低头盯着她那已经摔坏的玩具,不曾抬头。可能是因为我一直关注着这个女孩儿吧,所以我比站在她身边的妈妈更早发现她哭了,她在偷偷地抹眼泪。
后来,她妈妈也发现了,于是就说了前面提到的第一句话,试图让女孩儿停止哭泣。但是女孩儿反而越哭越大声,她的妈妈多次安抚无果后,便恼羞成怒吼出了第二句话。
在公共场所,孩子哭闹,家长感到尴尬可以理解,尴尬进而恼羞成怒的情况似乎也很常见。但让我感到诧异的是这位妈妈在制止女孩儿哭泣的过程中,言语处处透露出来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哭”和“哭就是没用”的教育理念。
做人要学会笑对坎坷,要坚强,不能哭,哭就是怂就是懦弱,这似乎是很多人的共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就是会觉得委屈,就是笑不出来,这时候偏偏又不能哭或者说哭不出来,郁结在心,其实未必是好事。
都说人最幸福的莫过于可以肆意玩闹肆意哭泣,因此,我们应当教会孩子坚强,但是坚强绝不等于不落泪,我们不应当剥夺孩子哭的权利。
四五岁的孩子,自己的玩具坏了,伤心很正常,哭一哭也没什么不好。如果我们过于强调不能哭,而且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哭“,久而久之,孩子或许会变得不知道怎么哭,进而冷漠,那样或许会更可怕。就像我同村的一个爷爷。
这个爷爷从小就被他的父亲教育:男孩子不可以哭,男孩子要流血不流泪。在父亲的耳提面命和耳濡目染之下,他变得不喜欢哭,甚至不会哭。他的母亲去世,他没哭。父亲去世,没哭。妻子去世,他也没哭。村里的乡亲都在背后议论他,说他冷漠无情。
这位爷爷是不是冷情我无从知晓,但是,我想他大概是已经不会哭了吧,就算伤心也积压在心中,任其一点点腐蚀自己的身心。
以前,家长教育家里的男孩子“男子汉要流血不流泪”,想要剥夺男孩儿哭的权利。现在大概是男女平等了的缘故,变成了无论男女都不能哭,哭就是没用的表现,连女孩儿哭泣的权利也想一并剥夺。
同样的,我们也不要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抬头望天,只是想逼自己的眼泪不要落下。
因为要坚强,所以不能落泪。
这是很多人的状态和心态。
但是你要知道,坚强而勇敢的人并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热泪继续向前的人啊。所以,当你撑不住的时候,不妨先哭一场再说。
我也是一个不喜欢哭的人,无论多大的事情,我都忍着。可以说,我自己剥夺了为自己哭的权利,而且这么多年也习惯了。
但是就在前天,我看了最新一期的《朗读者》哭的稀里哗啦之后,我却发现了哭的好处。哭可以减压。哭过以后,整个人都神清气爽了。
说实话,最近这段时间我过的有点丧,一直在纠结接下来到底该何去何从,手头又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所以,越来越想逃避现实,积压在心头的情绪也越来越重,委屈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次哭了一场,而且是哭了长达一个小时之后,却莫名发现自己积压在心里的郁闷一下子轻了不少,整个人也放松了不少。虽然我依然在纠结,但是我有了面对的勇气。
我在高中认识的一位学妹,她经历了高四复读。她说那一年,她经常回家之后都要先嚎啕大哭一场,再拿出试卷习题继续为心中理想的大学奋斗。她说,不哭,她受不了。憋着,会憋出内伤。一年后,她考上了她心中的那所重点大学。
她勇敢吗?坚强吗?但是她哭了一年。
董卿在《朗读者》上说: “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眼泪继续奔跑的人”。因此,落泪不代表你不勇敢不坚强,哭的人也不是怂和懦弱,哭泣之后继续堕落而不愿奋起才是。
我们要教会孩子的是坚强,而不是不落泪。
我们需要学会坚强,但也要学会哭泣,为自己减压。
不要剥夺自己和他人哭泣的权利,更不要把自己逼成一个连哭都不会的人。
注:
➀ 作者林子,赤兔签约作者,一枚抑制不住自己蠢蠢欲动八卦之心的软萌妹子,一只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单身狗。传说中的中文系孩纸,如今期待通过文字展现社会生活之层层沟壑,用文字来看进娱乐八卦的丝丝暧昧。有深度只是她的伪装,深井冰才是她的代名词。你可以在微博找到她@清风浪港手写铺
➁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