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聊了什么是品牌,今天想聊聊什么时候不需要刻意营造品牌?什么样的做法不是品牌?
首先要明确,任何产品都需要品牌,品牌就是一种能够让消费者感受或是认知的精神追求或是格调,但不是任何时候都需要刻意做品牌。品牌是因为产品而存在的,是为产品助力销售而服务的。如果因为要刻意做品牌反而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导致产品销售更差那就得不偿失了。所以,第一,企业刚开始如果自身资源实力有限,目标消费者有限,是不需要刻意思考营造品牌的。能踏踏实实做好产品满足特定消费者的切实需求就好了,活下来就是品牌。譬如[D1]第一代的行业巨头,如阿里巴巴,在小区里面开业起家,慢慢踏实做起来,刚开始也没钱营造品牌,能活下来已经算是奇迹中的奇迹。如海底捞,张勇也是草根创业,刚开始就是几张桌子的火锅店,几乎没有一个很懂品牌,但是他能懂顾客,越做越总结经验,一步一步,也是到了中后期有一定规模实力之后才重视品牌,最终也成为现在的巨无霸。第二,如果是新兴行业,刚开始才发展出来,竞争也不激烈,也不需要刻意营造品牌。产品只要能满足消费者某种功能且方便使用就好了。能活下来就是最大的品牌。
什么做法做不成品牌呢?为了追求有品牌而去刻意营造品牌那其实不是品牌,或者说即便这样营造也没用,舍本逐末。就好像某某产品一出来就说我是高端品牌,但是没有内涵,没有能让人认知或是认可的东西。
什么都好也不是品牌,什么都好就等于什么都不好,因为人的潜意识里面都相信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大家都不相信有十全十美的好人,当然也不会认可十全十美的产品。
什么人都是自己的目标客户群的也不可能成为品牌,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对同一件事的认知也不一样,需求也不一样。想迎合一部分人,一定会得罪另外一部分人,没有取舍不叫品牌,也做不出来品牌。
跟产品关系度不高或者让人完全无法联想到产品本身也不是品牌,品牌一定是要不自觉的引发人对产品的联想的,一定要能助力产品本身的。
一天做成的也不是品牌,品牌形成一定是要经过日积月累的,一定是有内涵的,一定是要有某些价值感或是情感被消费者感知并认可或是产生共鸣的,而人又是一个比较健忘的动物,链接形成印象或是认知都需要时间积累,而且需要不断维护。
不敢负责或者不能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品牌也不是品牌。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一定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一个有责任感的品牌也一定要对自己的产品负责,如果不负责,就丧失了最起码的义务,那消费者当然也理所当然的使用自己的权利。
归一2019年11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