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读书免费送来的一本《大染坊》瞬间唤起了我当年的回忆。
当时刚上大一,正是韩剧、美剧、日漫三分休闲天下的年代:一部《蓝色生死恋》泪眼汪汪地赚走了女生的注意力,而以《越狱》为代表的美剧兵不血刃地让小伙子们热血沸腾,日漫则以多样化的内容建立起了男女通吃的二次元世界。在这三方角力的夹缝中,港剧、台剧也只能“苟且偷生”,默默无闻的国产剧只能委曲求全地服务于爷爷奶奶辈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当寝室里一大哥因为一部国产剧欲罢不能时,我们都向他投去了鄙夷的眼神。“我倒要看看这电视剧有啥好看的!”(嗯,这是沦陷打脸前的经典台词)然后傲慢逃不过“真香”定律。只看了两集,全寝室的小伙伴就开始因抢不到好的观看位置而开始争执不休了。这部电视剧就是《大染坊》。
《大染坊》是一部商战小说。故事背景设定在清末民初,正是风云际会出英雄的年代。一个聪明自信的“小要饭的”陈六子,从周村的一家小染坊起步,逐步走上了全国纺织业竞争的大舞台,并跟有帝国背景的日本商人一较高下,关键是他真的赢了。故事模式跟网络爽文有点类似:从“新手村”起步,不断升级,称霸“新手村”后,在更换到更大的舞台重新开始——陈六子就这样从周村走向青岛再走到济南,不断扩大着自己的商业帝国。“升级”过程中当然会遇到一个个挑战,但都在主人公能力射程之内。所以情节的主要看点就是在配角、路人、NPC因遇到挑战惶惶不可终日时,主人公陈六子运筹帷幄、谈笑自若,然后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提出一个釜底抽薪解决问题的妙计,收获一波转危为安的快感。虽然很装,但确实很爽。这也就是当年我们几个大老爷们看了两集电视剧就欲罢不能的原因。故事是真正步步踩在爽点上了!
这次再遇到《大染坊》,多了十几年的阅历,就不能单单沉浸在情节的跌宕里了,总要能从故事背后看出点啥新味道,才能不辜负岁月无情的增长。经过这十多年英雄电影的熏陶,现在可以很负责的说,陈六子其实就是按照中国传统“内圣而外王”的理想而打造的“超级英雄”,跟钢铁侠、蝙蝠侠一个类型,但更中国,更有建设意义。
先说内圣。在特别强调道德的中国文化里,道德素养是个人魅力的核心。所以陈六子的人物特征就是按照“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的中国传统美德打造的:多次救人于危难是为仁;对歧视他、构陷他的商业伙伴不离不弃是为义;面对商业对手进退有据是为礼;做事运筹帷幄是为智;做买卖言出必行是为信;爱国抵制日本商人同时打击汉奸企业是为忠;为乞讨时有一饭之恩的恩人养老送终是为孝;虽家财万贯却只爱吃个豆腐是为廉;力劝误入娼行的失足少女从良却心无杂念与偏见是为知耻;面对土匪恶霸从不低头是为勇。当然,为了避免“高大上”的纸片化形象,作者还是给陈六子安排了不识字、脾气大、爱骂人、大老粗等缺点,但也属于欲扬先抑的节奏:市井粗话一喊,主人公反而更亲切了几分。美德光环的加成,让陈六子有了凝聚人的吸引力,所以上至商业大咖,下至工厂工人都愿意为他支持卖力。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能够凝聚人心是一种超凡的能力,简称超能力。可以说,内圣就是陈六子这个超级英雄的“超能力”的基础,也是中国文化凝聚力强于其他文化的核心。更可喜的是,这个超能力我们还是有机会获得的,毕竟关注个人修养是我们从小就培养的修行。
再说外王。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商业竞争的核心其实对信息差的掌控,而陈六子就是当时精通数据挖掘的“高级智能”。故事开始时,陈六子第一次登上商业舞台,就是靠掌握了老师傅的印染核心技术信息。后来商战中的广告手段、推销手段,甚至后来斗败汉奸企业的商业计谋,无一不是利用了信息差。书中虽然没有提到,但想来陈六子对信息炉火纯青的掌控,跟他早年那段被人看不起的叫花子生活脱不了干系。要知道在武侠小说里,丐帮都是信息的重要集散地。而聪明如陈六子,几年的乞讨生活下来,自然练就了一身过硬的信息处理本事——能从别人熟视无睹的事情中发现背后的重大信息。这个技能在与日本人的两次正面交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低价收购日本商人的囤布时,陈六子是因为抓握了日本商船要为政府运粮这一信息,清楚知道了日本商人出货的紧迫性,才能镇定自若地狠狠压价;在日本人准备用价格战击垮中国布厂时,陈六子也是抓住了日本在东北的动态,仅一个反向倾销策略就让日本人的阴谋胎死腹中。在没有大数据的时代,陈六子的数据挖掘技术让他在商场上利于不败之地。目光向深远聚焦,才能外王而走向成功。相信身处大数据时代的我们,应该有更真切的体会吧。
好的小说就是在好故事背后能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比如对自我道德的强调,比如对信息敏感的警醒。一个人在人格上有魅力,在技术上有专长,虽然不一定能做到人上人,但想来有个平安喜乐的人生应该并不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