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刻意练习》有感
走出舒适区,意味着要试着做一些你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
有时候,你遇到了那些让你感到很难做好的事情,似乎你永远也做不了。
想办法去逾越这些障碍,是通向有目的的练习的隐藏钥匙。
不管什么障碍,越过它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 这也是这种方法需要导师或教练的一个原因。
有些人已经熟悉了你可能遇到的障碍,于是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
我和女儿的人生就是走了2个极端,只是闺女比我幸运。
我小时候也特别喜欢唱歌,那时初生牛犊不怕虎,把听来的歌,自己学会的跟歌,高兴的唱出来,和大家分享,自己挺高兴的 可别人听了却不舒服,他们说我跑调,调跑到姥姥家去了。
自此,不再张口唱歌 ,小时候最恐怖的课就是声乐课 ,除了影响考试成绩的唱歌一律不唱。就这样,封闭了很多年,对音乐节拍,鼓点,完全听不懂。
后来人家说,我说话的声音好听,唱歌也肯定好听,我只能苦笑应付一下,人家都以为我深藏不露。
多少年以后,我长大了,有了女儿,女儿小时候也如我一样,喜欢唱歌,姥姥带她,一听,真是随你妈妈,唱歌也跑调。这样不行,长大了以后,不能和你妈妈一样,不会唱歌,就不随群,不随群,就会不开心。
就这样,我在妈妈的催促下,在孩子四岁就给孩子报了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声乐班,跟了一位特别负责的老师学声乐,又和一位老师学舞蹈,每周上课 ,每次姥姥都特别认真的在教室里陪听 ,回家督促孩子练习。
一路走来,孩子小学二年级顺利通过学校特长音乐考核,进入管乐团打小军鼓。孩子的声乐一直学到了小学六年级,老师说,我该教你的你都学会了,再学就得进合唱团深造了,小升初凭借金帆乐团的经历进入另一个金帆乐团,继续敲鼓,做到了会多种乐器的首席,后来高中学业紧张也就放弃了。
但是,因为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她在后来的古筝学习,钢琴学习,还有玩吉他,都很轻松。
不同人,不同命,也是时代不同早就的。我如今和朋友出去,唱歌也永远是观众,而同样走调的闺女,如今在和朋友一起时,却是一个标准的麦霸!
刻意练习,在我家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