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快速地阅读了一次帅老师的《财务自由第一课》,他讲的财务自由心法,可以被概括为7个字:赚钱、存钱、钱生钱。
我其实也是比较认同这个心法的,生活中也一直在实践这套心法,这里,结合帅老师的思想,也聊聊我自己的想法。
一、赚钱
在职场里面,有一个有关赚钱的误区,那就是有些人特别喜欢“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意思就是干着自己主业的同时,老想着去干点其它的副业。
可能有些人还会讲出各种原因,比如干主业既没劲又没钱,有时候在公司还会受尽了委屈,所以只能想着干副业。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主业相当于自己的“第一曲线”,只有“第一曲线”干成了,才有可能从“第一曲线”里面长出自己的“第二曲线”,主业都干不好,一心二用再去干副业,那可能就是混乱的深渊。
我们看无数的成功人士,都是因为特别努力、认真、勤奋地干着自己的主业而成功的,他们巴不得每天都把时间花在自己专注的工作、事业和领域上面。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只有足够的专注和聚焦,赚钱于你而言才有可能没有任何秘密。
如果副业真的更有前途,那就应该放弃主业,去专注于副业,从而把副业变成自己的主业。
赚钱,可以是爱一行干一行,也可以是干一行爱一行,其实很多很多的工作都只是重复在做,只要我们足够勤奋和专注,天天想着它,赚钱其实也并不是那么太困难。
有的时候,我们看别人,总感觉别人干的都很好赚钱,特别是那些当老板的,于是也要去干。殊不知这里面,就有一个当老板很赚钱的坑。
首先,不是人人都能当老板的,当老板是一个综合能力体的能力体现,涉及的面非常宽广,比如资源、人脉、资金、机遇、运气等等。
其次,你根本不可能知道,表面光鲜的老板,他心底所承受的巨大压力和可能正在面对的财政赤字。
所以,我们不要低估了打好一份工的意义,特别是年轻人,你要知道,工资从5000元上升到6000元,那可是20%的增幅,这样的增幅如果放在投资市场,那可是巨大的回报。
只要我们脚踏实地、特别卖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赚钱其实也会变得很简单。
二、存钱
很多人一发工资,就开始大肆消费,因为有很多待消费项或者透支信用项,已经早早等在那儿了。
这个思维方式一定要转变,首先,迫不得已一定不要提前透支信用消费,其次,发工资了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去消费,而是应该把刚发的工资去存起来,最好是存固定期或者定投那些不那么容易取出来使用的产品。
说白了,就是一笔钱,要提前去规划和分成使用和不使用的几个部分,不使用的部分一定要规划好,这是存钱的关键。
能存下钱和不能存下钱,对比钱会生钱,一正一反可能是好多倍的差距。
比如10000元,如果没有存下来,以后的一辈子都是0元,如果存下了,按照年化收益10%来计算,一年后就是11000元,利复利,十年后就是10000*(1+0.1)^10 = 25937.42元。
所以,有关钱的魅力,不是赚钱,赚钱一定是痛苦的,而是存钱,存钱的过程才是美妙的。
可能有人会讲,我要用钱呀,用钱你还是照样去用钱,但是一定要记好这样的顺序:“存钱、用钱、赚钱”。这样的顺序一定是反人类的,人类认为最为正确的顺序应该是这样的:“赚钱、用钱、存钱”,因为赚钱第一位(赚钱虽然最苦却是钱的直接来源),用钱最爽,存钱最不可能。
可能有人会问,存钱是不是就是极致地不花钱,存钱不是不花钱,相反自己的生活质量还不能够下降,只是要把钱花在点子上。
如何把钱花在点子上?举个我自己买鞋子的例子,我喜欢打篮球,一来打篮球比较费鞋子,二来打篮球的鞋子还挺贵。
有些人为了省钱,喜欢买便宜的篮球鞋,穿坏了再买,一年下来,估计要买好几双。
我穿的是阿迪达斯的篮球鞋,德里克·罗斯的同款鞋,罗斯是风城玫瑰,永不凋零,我也因为一双鞋爱上了一个人。
罗斯的鞋正常6、700元一双,非常地拉风。首先,不买最新款,旧款价格便宜,其次,再板等各种节日的优惠价。比如双十一的时候,300元一双,然后我会一口气买三双,也就900元,三双正品的篮球鞋正常可以穿好多好多年,平均到每年,估计也就一双便宜篮球鞋的价格。
最近,甲流横行,我儿子所在的班级有一半的同学都在家生病,伴随着发烧、咽痛、咳嗽等症状。小孩子生病,最是折磨大人,为人父母接受不了小孩子的那种痛,往往都是想尽了办法去看病买药。
人一旦生病了,就要看病买药,严重的还要去医院住院治疗,生病是最容易花钱的地方,看病是必须,花钱是必然。
不管是自己生病还是小孩子生病,大人都会放下手上的工作去看病,不光看病要花钱,工作的回报也只能暂时放弃,一来一去两份钱都没有了。
所以,我们不仅要会用钱,争取“把钱花在点子上”,还要有意识地把握住类似“不能生病”这种变相节省钱的方法。
不生病,就是在变相地节省钱,在存钱。
所以,为啥要早起去跑步,为啥要周末带娃去爬山,一方面生命在于运动、为了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我们是在避免花看病的钱,从而变相地节省钱。
当然了,人一定会生病,阻挡不了,但是我们可以推迟生病的时间,这样就有足够的时间,为了将来的财务自由,在不生病的年纪里面赚到和存到足够的钱,因为我们现在是用时间换钱,将来就是用钱换时间。
我这么一讲,好像大家都听懂了。可能有人会问,比如一位刚刚步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毕业生,由于缺乏经验,收入可能少得可怜,只能够勉强维持生活。都赚不到钱,应该怎么存钱呢?
存钱是一种思维方式,它应该优先于赚钱,它和赚钱多少没有任何的关系,越没钱越应该要节省钱。
只要饿不死,能吃5块的就不要吃8块的,这样就会存下3块。
如果不理解存钱的道理,将来就是赚到大钱了,你的余额也有可能一直是负数。为啥那些买彩票中大奖的,也会一夜回到解放前。
赚到的钱,不是你的钱,存到的钱,才是你的钱。
三、钱生钱
上班是为了赚钱,赚钱是为了不上班。奇怪的是:20几岁在上班、30几岁在上班、40几岁在上班、50几岁在上班、60几岁还在上班。
你要想不上班,就要想办法让钱为你工作,那就是钱生钱的生意了。
存钱的目的,也就是要先有钱,然后利用时间和复利,再叠加和发挥杠杆的作用,这样钱才会越来越多。
钱生钱的目的,其实是让我们赚钱更有效率、更加稳健。
那么,花多久,存够多少钱,才算比较的合理呢。帅老师给出的答案是,7年存200W,我想每个人的标准应该都是不一样的,但是这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值。
如果你有200W,按年化10%来算,一年可以钱生钱20W,20W够你花一年了吗?大部分的普通人,一年是不需要花20W的。
拼了命地用7年时间存够200W,然后享受钱生钱的红利,这个目标怎么样?
有个“4%法则”,大概意思是:每一年,如果你能只使用你目前总存款的4%,你的钱就能一辈子花不完。
是不是挺美好的。
最后,解释下什么是“钱生钱”?
左边的“钱”,代表的是现金流,“生”讲的是模式和方法,右边的“钱”,代表的是投资回报,三个字缺一不可。
只有深刻懂得钱生钱的人,才有可能变得有钱,才是真正的有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