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原人,不太讲究一日三餐,我家也一样。我没有好厨艺,不会烧菜,幸好从妈妈那里学来了包饺子的技艺。儿子从小爱吃我包的饺子,他长到6岁以后开始帮我擀饺子皮,我们娘俩一唱一和其乐融融。
儿子当兵之前叛逆,和我对着干的时候多,拿了钱出去买着吃,那两年不常包饺子。退伍之后整个人脱胎换骨,生活有规律,坚持每日健身,小小年纪注重养生,摒弃垃圾食品,特别喜欢和我一起包饺子。于是,专属我们娘俩的“饺子时光”格外温馨格外有爱。
每次开学前或者节假日回来我们都要一起包几顿饺子。每次包饺子我会先把面活好,放一边醒着,开始着手调制馅料。我小的时候经济条件不好,妈妈调的饺子馅无外乎萝卜猪肉,比较单一。现如今,想吃啥馅就准备啥馅,连续一周不带重样的,比如今天我脑洞大开,调了猪肉、玉米粒和香菇馅。煮熟后蘸着香醋辣椒油,鲜香可口美味无比。
时间久了,我发现包饺子吃饺子只是一种形式,我更在乎包饺子过程中我和儿子心与心的沟通,思想的碰撞。儿子之前因为厌学迫不得已去当兵,退伍后暂时在小店打工。正是在一次包饺子时不经意间了解儿子其实不甘心不所事事的生活,我借机鼓励他重返校园参加高考,最终圆了大学梦。一次次包饺子、一次次心心相通,我们母子像老朋友一样,我包饺子他擀饺子皮,我倾诉工作中的收获、人生的感悟,他畅说校园中的学习、友情,生活的反思。我们无所不聊,都非常享受我们专属的“饺子时光”,甚至引来他爸爸羡慕的眼光。
今天中午包饺子,准备好了面团和馅料,儿子和我随即团坐客厅一起开始包饺子。冬日的暖阳,透过飘窗洒落在香气四溢的饺子馅上,儿子熟练的拿起擀面杖,挥洒自如的擀饺子皮,在他的擀面杖下一个个小面剂子乖巧听话的转圈圈,旋即变成了厚薄均匀的饺子皮。我则用从母辈那里传承来的技术很快包出来一大帘的饺子,白白胖胖的饺子排排站,这场景很有过年的氛围。当然,除了包饺子、吃饺子,我们沟通无限。今天聊起了婚姻的话题,儿子说,未来他不急于谈恋爱找对象,想让自己变优秀然后才能遇到优秀的人。还说一个好妻子可以旺三代,如果没有孝庄太后也许历史上就不会有康乾盛世。这些话从儿子嘴里说出来,我有些震惊,不禁感叹孩子长大了,不再是曾经的顽劣少年。当妈的心里面不由得暗自庆幸,孩子尽管走点弯路,不过最终还是走上了正道。
愿我的“饺子时光”长一些,再长一些;愿时光不负儿子的努力,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找到心仪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