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太阳病,下之,其脉促,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浮者,必结胸。脉紧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细数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欲呕。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浮滑者,必下血。
得了太阳病,就应该给患者发汗,但医生给患者拉肚子了,这就出现了很多治错病的症状。下完了出现脉急促,那脉急促,是因为拉肚子的力量和发汗的力量,其方向是相反的,所以会打击到发汗的力量;但患者没有发生结胸,说明邪气没往里侵袭,邪气还在体表,好病的话还是要发汗。所以机体勉强地往体表继续供应能量,是这种表现。就好比人长跑的时候没劲了,但仍要完成比赛,这时候人的呼吸会急促,跟这个是一个道理。虽然机能遭到了打击,但总的发汗的机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迟早会好病。脉鼓起来,是对比脉急促来讲的,说明往外发散的机能较脉急促的时候弱了,而且前边讲未结胸;而在这里,因为往外发散的力量减弱了,所以就会结胸,这是对比来讲的,需要结合前面的句子来看。脉摸起来紧张,说明大量的能量往病变部位供应,这样一来,供给到咽部的能量减少了,所以咽部会疼痛。脉紧张、细而长,那脉紧张,说明能量出现了停滞;脉细,说明能量匮乏了;脉长,说明停滞的范围较广,那综合起来,就是患者的能量减少了,这是因为拉肚子使能量停滞在较广泛的范围内。按理讲,能停滞这么大范围,说明能量的产生机制没问题,而是能量的发散机制有问题;而且三焦符合这个较大范围的描述,可见能量是停滞在了三焦,也就是胆和三焦功能衰退为表现的柴胡证,所以有两胁肋发满发紧的症状。脉细而搏动速度快,那脉细,说明能量匮乏了;脉搏动速度快,说明机体因为能量的储备量减少了,所以就加速了能量的循环速度;其实就是增加了能量供应的次数了,使能量少量而多次地供应,以保证能量的正常供应。那机体这么做的原因,就是邪气还没有被排干净,邪气仍然在体表,所以原本的头疼仍会存在。“脉沉紧”,那脉沉,说明能量在往体内供应;而脉紧张,说明能量发生了停滞,且程度较重,所以机体就要通过体内的途径排出病理产物了。因为是拉肚子后出现了这种症状,说明拉肚子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可见只能通过呕吐的方式排出去了,所以患者会出现呕的症状。脉沉滑,那脉沉,说明能量在往体内供应;脉滑利,说明病理产物停滞程度没有脉紧时候那么重,有游动的可能,有通过拉肚子而排出去的可能;而病理产物的停滞会伴随能量的停滞,进而产生病理性热,所以会出现协热利。“脉浮滑”,那脉浮,说明有通过体表发散能量的趋势;脉滑利,说明病理产物停滞程度不重,有游动的可能,那肯定会通过体表的途径排出去。但实际上没有,说明通过正常渠道排出病理产物力度不够,就通过非正常的渠道,就是血管中的血液来帮助机体排病理产物,所以会随着拉肚子的过程而排血。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
文蛤散方:
文蛤五两
上一味为散,以沸汤和一方寸匕服,汤用五合。
五苓散方:
猪苓去黑皮,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泽泻一两六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为散,更于臼中治之,白饮和方寸匕服之,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白散方:
桔梗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心,熬黑,研如脂 贝母三分
上三味为散,内巴豆,更于臼中杵之,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身热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若以水潠之、洗之,益令热劫不得出,当汗而不汗则烦。假令汗出已,腹中痛,与芍药三两如上法。
病在阳,指的是病在体表,所以应该给患者发汗,让邪气从体表排出去就好病,但医生看患者有发热等症状,就拿水给患者喷洒;如果是热水还好说点,但结合条文看,医生喷的是凉水;因为凉水带有凉气,可以闭塞穴位,所以热更没法排出来了,热量就停滞在体表而形成病理性热;而患者发烦,也是为了加强机体的动能和热能来排邪气的一种自救手段了。皮肤上起了小疙瘩,这是因为在喷水的过程中,不仅是寒气闭塞穴位,还有水气侵袭体表;而这个小疙瘩就是水气的表现,就是高密度的水分子,加上这时候患者本身就患有太阳病,再经过寒邪和水气的侵袭,所以发汗就更不容易了;想喝水,说明机体需要水分,但患者不口渴,说明大量的水分往体表、上体部供应了,使得体内的体液供应发生了短缺。也说明这时候体表停滞的邪气很重,需要动用大量的能量和体液参与发汗的过程,才能达到发汗的目的。治疗就应该将体表停滞的寒邪、水气一同排出去,但机体有能力供给大量的能量,所以排寒邪不是问题。问题就在于停滞在体表的水气,所以用具有排水气功效的药物就有好病的可能。选方就是文蛤散。因为文蛤被打成了散,所以会变得很轻;再加上用沸水服,就加强了往外发散的力量了,使药力达到体表,以起到排水气的目的。如果病不好,说明邪气不在体表,不是发汗能解决的问题,所以可能的变化就是往太阳经的内腑侵袭了。如果水气和寒气往小肠走的话,不会有想喝水的感觉,所以侵袭的部位是足太阳之内腑—膀胱了。机体有发烦、起疙瘩等从体表排邪气的趋势,说明邪气即使侵袭到了膀胱,也有一部分在体表。所以往外发散的发汗的力量和往下发散的排尿的力量一定是发生了拧劲的情况,而治疗之前也讲过了,选方就是五苓散。寒实结胸,结合整个条文来看,就是寒气和水气一同往小肠侵袭而产生的疾病。因为喷凉水的话,寒气和水气的力度是很大的,不像在凉水里洗澡,这是往身上喷,力度上是不一样的;而且侵袭得也很突然,就可以往太阳经之内腑侵袭,所以可以有无热的情况发生。但患者还有体表的症状,所以停滞的程度还不算太厉害。那治疗就应该把停滞在小肠的病理产物,通过热药排出去;再把体表的邪气通过汗液排出去就可以好病。选方就是三物小陷胸汤、白散。看下一白散的服法:白散也是用米粥一起喝进去的,有一定助汗的作用,且邪气靠哪里近就往哪里走:离口近就吐,离大肠近就拉,不远不近就喝粥加大排邪气的力度,看它怎么排;还有等出完汗以后有腹中痛的话,就用芍药来缓解组织痉挛。
方歌:文蛤散: 水潠原逾汗法门,肉中粟起更增烦,意中思水还无渴,文蛤磨调药不繁。
三物白散:巴豆熬来研似脂,只须一分守成规,更加桔贝均三分,寒实结胸细辨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