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对日本作家的写得书有一种“偏见”,觉得生硬无比,干货虽很多,但嚼起来吃力。直到读到樊登推荐的这本《考试脑科学》,才彻底让自己改观,不禁叹息一声:十五年前要读到它该有多好。
作者围绕结合脑科学前沿研究与实验,不仅呈现了人脑筛选、存储信息的奇妙机制,还向读者传授了灵活运用人脑规则,通过“欺骗大脑”实现“长期记忆转化”,以及应用人脑中信息“理解与迁移”现象的记忆方法与策略。还针对学习者的“记忆困扰”“动机不足”等咨询案例,从脑科学与心理学角度给出了建议。
人生路上大考、小考无数,无论你是将要参加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它都将是一盏指路明灯,即便是参加了工作后无需再考,它也可作为日常工作、学习中的“高效记忆法”让你事倍功半。这一次心得就让自己用笔记的方式牢牢记忆吧,因为它干货满满,本无太多感触,反倒是用笔记记录更加“实惠”些。
一、记忆的关键是什么
人脑中,处理记忆转换和保存的部位是“海马体”。海马体的信息处理原则是“是否有利于生存”。比如开水会烫伤身体,这样的信息很快就会被存入大脑之中,而亚里士多德是哪一年去世的这样的信息就会被当成是无用信息,被海马体选择丢弃遗忘。因此,想要记住学到的与生存无关的知识,我们就必须要“欺骗”海马体。即:通过反复记忆同一信息,让海马体不断受到刺激,误以为这是“与生存有关的重要信息”,通过这种“欺骗”的手段,让海马体把数据输送到大脑皮质保存起来。如同老师们一直反复强调的,学习是一个长期重复、持之以恒的行为。只有这样,所学习的知识才会被牢固地保存于大脑之中。然而本书的主旨,并不仅仅是再一次从生物特性上来强调我们已知的道理。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对如何减少机械性的背诵和学习,通过合理调用大脑的其它部位的配合,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记忆的三种方法
一是感动式学习法。在记忆知识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融入知识中。例如在背诵“1815年,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岛”这个历史知识的时候,中要想象自己如果穿越成为拿破仑,经历了战争的失败后,被流放的凄惨之情,就会很容易记住。二是狮子记忆法。饥饿时学习。人在饥饿时,胃部会分泌饥饿激素。因此,每天早、中、晚,饭前很适合学习记忆。在移动的状态下学习背诵,效果会更好。人在移动时,海马体会自动产生θ波。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在室内边走边学习,或者在移动的车厢内学习。三是降低室温。低温会让人产生危机感,刺激杏仁核,调动情感增强记忆。
三、如何提高记忆
1.复习内容必须是相同的。不同的内容会让海马体以为是新的知识,产生新记忆。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2.大脑更注重“输出”作用,而非“输入”。信息的“输入”最终是为了“输出”做准备。对于大脑而言,不需要输出的信息,会被判定为与生存无用的信息,而最终被遗忘。因此,在反复复习后的知识,要通过多做题的方式多输出,如此才会记得更牢固。
3.学习的环境忌用红色。在颜色心理学中,作者通过拳击手红、蓝两队的对抗实验发现,穿红色衣服的拳击手胜利的次数是穿蓝色衣服的两倍。蓝队看到对手的红色衣服,会降低对胜利的欲望。说明,红色会影响人的积极性。
4.复习的内容要避免数量过大。前面说过,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很小的,大量的信息涌入,会造成相互干扰,不利于记忆。甚至可能会造成原有记忆的消失。
四、持之以恒地用好方法记忆
方法记忆是在反复练习中,掌握了规律后,不知不觉形成的记忆,记忆会更长久,方法记忆是可迁移的学习方法。当人掌握了一种知识的规律后,可以通过这种规律,联想学习另一种知识。比如,学习如何下象棋,先要学会象棋的规则,然后再实际去操作就会学的很快;同理在学习围棋、国际象棋的时候,就可以把学习下象棋的方法迁移过来。故学习只要持之以恒,就会在某个时刻突然爆发。从最开始学习,到出现效果,这个时间至少需要3个月。因此,学习需要有长期的规划,要有耐心和毅力。
书里讲了很多案例,都是从许多“学霸”的过往中提炼而成,回顾着书里的很多内容,不禁感慨曾经走了许多方法上的弯路。总之,这是一部绝对值得推荐的书,也许我的书摘记录还很片面,但也请你能在读到这篇笔记后把它推荐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