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了懵懵懂懂的童年,开始了求学之路。从小学到初中,然后是中专,十二年的时间,也从少年长成了了青年,十二年的时间塑造了终生不变的性格。印象中的听话、乖孩子在求学之路受益,也在以后成长中受到了局限。村里的小学很简陋,北面六间房子,西面两间小房子,中间是一块大场地,没有院墙,南面就是一个大池塘。北面的房子,一三年级、二四年级分别占两间做教室,还有两间是一个女老师的宿舍,另一间是办公室。一三年级一个教室这样也就需要一个老师,二四年级一样,只有五年级单独在西面的小屋,算是高级待遇。
现在想想小学的教师水平真是不敢恭维,那时候我们周边算是教育水平最差的几个村,幸亏我一直是听话的孩子,在学校从不调皮捣蛋,回家按时完成作业。至今还记得下午放学后写作业的情景,一个高点的板凳作桌子,矮点的板凳作座位,趁着夕阳的余光在院子里写作业。每次都是写完作业再吃饭。周末不上课,去走亲戚也会带着课本,没小朋友一起玩就看课本。那时候没钱买课外读物,就是有钱也没地方去买。我最喜欢看的就是堂姐(已经上初中了)学过的课本,感兴趣的是里面小说单元,其余的看不懂也不感兴趣。第一本小说应该是《聊斋志异》是在一个废木箱子里找的,封皮都烂掉了,找到后爱不释手,大约几天就翻了一遍。小学期间不知道上学有什么用,没有所谓的理想,只是知道要识字,以后出门不会迷路了。也没想到凭着考学走出农村,那时候几年才从村里考出去一个学生,村里最大的希望就是托关系在县里、镇里找个临时工就不很不错了。小学期间受益最大的就是听话、乖孩子,老师安排的作业认真完成。整个小学成绩名列前茅,都在前五名。顺利的考进了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