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大事喜事,搭台唱戏是家乡的老风俗。要是听说有好戏,邻里邻村的人也会风尘仆仆地来赶热闹。 我们位于古时的上党郡,盛行的大戏是上党梆子。
我不懂戏剧,也听不出唱腔有什么不同。但爸爸特别喜欢听戏看戏,甚至可以说是着迷,不论自己有多忙多累,只要有戏,他都会搬着凳子去大队戏院,选一最佳观看位置,正襟危坐于那儿等大戏上演,连吃饭都不是要紧事了。
戏院里,到处都有小孩子们嬉闹的声影,跑跑跳跳,甚是欢喜!他们都巴巴地趴在戏台边儿上,等着这些跟我们装束奇特的演员入场,好亲眼见证这一刻的到来,满足他们内心的小好奇。
不一样的东西,总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即使是小孩子也会有所期待。当然,女孩儿们都比较钟情于那些公主小姐丫鬟的衣着首饰和妆容,想象着自己戴上这些金贵的饰品之后的模样,也会不禁傻笑一下。所以早在开戏两三个小时之前,你会发现一群小姑娘,悄悄地站在化妆间门口,观看那一场对于她们来说是盛宴的准备,别提有多开心,每到她们关注的小姐们上台了,就会有些骄傲地对旁边儿的小伙伴说,“看,是她,我刚刚看见她怎么化妆的!”男孩儿们自然是对那些棍棒兵器感兴趣,看见台上的武夫将军兵卒舞刀弄剑,自己也会打趣儿旁边的小伙伴们,拿着棍子比试起来,哼哼哈哈的,仿佛自己已是勇士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偶尔失手打伤了就会大哭大闹起来,这时家里大人就会把他们拉走,这才停息。
整个戏院里,五六十岁或更年长的老人多于年轻人,祖孙相伴的最多,也许只有这两代人在这个时候才最清闲。老一代喜欢看戏,小一代喜欢热闹。趁着这个机会,拉点儿家长里短,偶尔环顾一下四周,看看都有谁来了,再低头与邻座儿小声谈论着什么机密的事儿,生怕大家都知道了,露出奇怪的神情。大伙儿都坐在椅子或凳子上,嗑着瓜子,悠然自得。当然也有坐在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上的看客,他们都是从远处村庄来的,不辞劳苦,想必他们是真的爱戏之人。也少不了戏院外面的小摊小贩,就指着这几天“大赚一笔”呢。他们抄着家伙,搭起棚子,摆在入戏院的必经之路,卖一些新鲜玩意儿,做一些不常见的小吃,吊人的胃口,娱乐的时候加点儿吃的那还真是锦上添花。到杀戏的时候,也会得意地满载而归。
我正好回家遇着我们的大戏,爸爸已早早地准备好,拿着凳子要去看戏,问我同去。我想我随便去看看,一会儿就回来,所以没带凳子。不料,这戏太有悬念,一场一场,环环相扣,欲走不能。我站了两个半小时,看完了这出戏。当时纳闷儿,自己怎么会喜欢看戏了,那腔调,一个字一个字地要拖很长时间才唱出来,这种形式的剧情,像我这样儿,怎会有耐心?更让我费解的是,我竟也跟着戏里面的人,忐忑不安,心惊胆战,感动落泪,以及除去大患的大快人心。这戏名字叫“程婴救孤”,讲述的是程婴如何救下赵氏孤儿,如何将他抚养成人,如何除去奸臣恶人,堪称一部感人肺腑的父子亲情大戏。
戏杀了之后,走在路上,爸爸说我知道你会看完的。他说,这戏里的程婴、孤儿、公主、丫鬟、公孙兄及大恶人都是很棒的演员,语言唱功表情无不精彩到位,让人止不住入戏。
是啊,戏如人生,也会波折不断,也会让人措手不及,也会有温暖的亲情,也会让人绝处逢生,我们不该在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唱属于自己的戏么?我终于明白,不论戏以什么样的形式上演,这并不重要,重要的而是演员的酣畅淋漓,真心实意待生活的态度,以及那股精气神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