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就五步“道、天、地、将、法”
从王守仁历次不同寻常的举动中,感悟到的东西
故事一
宁王叛乱,王守仁手中一时无兵,需要时间来调兵遣将,于是编造了一些假的消息,说从四面八方有十六万大军正在路上,赶来平叛,吓得宁王不得不做好防守的准备。且设下连环计,让守军搜出进城之人身上携带的蜡丸,内容当然是宁王的两个谋士其实是朝廷的间谍,并且下一步让其攻打南京。最正确的布局就是攻打南京,但是如果敌人也让你去攻打的话,就不免让人犹豫一下,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呢。心中的犹豫体现在了行动上,在南昌逗留了十多天,王守仁也成功的招募到了与之对抗的士兵人数。
故事二
故事一中,我们说到王守仁用计成功让宁王在南昌多逗留了十多天,并且自己也招募到了足够的兵力与之对抗,按照我们大家的逻辑思维方式,我打不过你的时候,我躲着你,现在我厉害了,怎么可能还躲着你,当然是与之开战了。这样的想法做法合情合理,似乎没有什么不对。
我们且听王大人是怎么理解的“平叛之战确实应该速战速决,但此时情况已然不同,起初敌强我弱,需要拖延敌军,争取时间。如今我军实力大增,可以与敌人抗衡,叛军也已知道我军强盛,必不敢轻动,况且宁王经营洪都多年,根深蒂固,若我军贸然出击攻城,必然久攻不下,时间越久,祸患越大。此举决不可行。现我军龟缩不出,示弱于叛军,使其主力出击,然后看准时机,一举围歼,必取全胜!”
其实这就叫深入思考,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的目标是什么呢?消灭敌人。不,更准确一点的说是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并且快速的消灭敌人。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原来打不过敌人,所以躲着,现在厉害了,对方也知道你厉害了,自然做好了万全准备,所以贸然攻城,自然是吃不到什么好果子。而如果能而示之不能,诱其主力出击,找准机会,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歼灭,才是上上策。
故事三
南京的门户安庆被围,最简单粗暴的方法当然是带兵去解围呗。但这样真的是最佳的方法吗?先看看正常人的思维:宁王造反准备多年,南昌的守备十分严密,如果贸然攻城,一时很难攻得下,而他进击安庆失利,士气很低,我军抄他后路,与安庆守军前后夹击,必然一举击溃,到时候南昌不攻自破。王守仁可不这样看:你们的看法不对,南昌在安庆的上游,如果我军越过南昌直接攻击安庆,则南昌守敌必然会攻击我军后部,断我军粮道,腹背受敌,失败必在所难免,而安庆守军只能自保,怎么可能与我军前后夹击敌军呢?
可是南昌城池坚固,我们能攻下来吗?王大人与众不同的想法又来了“诸位没有分析过军情吗,此次宁王率全军精锐进攻安庆,南昌必然十分空虚,此时进攻,自然十拿九稳!南昌一破,宁王必定回救,首尾不相顾,无需时日,叛军必败!”
众人看到南昌城池坚固故而不敢去打,王大人则看到的是全军精锐进攻安庆,故而南昌空虚,所以可攻。至于众人担心的南昌城池坚固,那是次要的,因为一场战争的成败主要还是看人而不是次要的坚固城池。
这些看似传奇的事迹,其实是对事物规律深刻洞察的表现,是比别人更进一步思考的体现,是分析形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集中主要力量办大事的最好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