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课程知识,做一份计划,写出自己对写作的期待,对自己未来的写作方向进行定位,并做出具体的行动计划,不要假大空,必须详细而具体。
01 对写作的期待
2019年,以豆瓣、简书为阵地,用一年的时间,发表20篇以上的书评或精简版讲书稿。
02 对写作方向的定位
专注于育儿、家庭教育领域。
03 具体行动计划
第一个阶段:打好阅读基础,用2个月的时间(3、4月份)完成6本阅读类图书的书评、精简版讲书稿的写作。
1. 阅读6本基础阅读类经典图书,掌握基础阅读的方法和快速阅读的方法。
2. 对阅读过的6本图书进行解剖,搜集其中可用素材,提炼其中的逸闻趣事,放入基础阅读素材库。
3. 写出6篇书评或者是精简版讲书稿,熟练掌握工具类书籍讲书稿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方法。
4. 发布在简书及豆瓣。
第二个阶段:用8个月时间(5-12月份)完成16本育儿类图书的书评、精简版讲书稿的写作。
5. 以每个月2本书的进度,完成16本育儿类图书的阅读。
6. 每个月输出2篇书评或者是精简版讲书稿。
7. 关注该领域最新出版书籍及最新的理论,紧跟现实,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8. 及时发布在简书、豆瓣等平台。
9. 多和孩子互动,在实际中发现问题,验证书中观点和方法,充实书评和讲书稿内容。
04 时间安排
1. 5:00-6:00 写作。
2. 白天看书。
3. 上下班途中听书。
4. 碎片化时间搜集素材,整理素材库。
05. 学习
新京报书评周刊、乐之读公众号
2. 阅读一本书,根据课程知识,写一篇讲书稿或者拆书稿,讲书稿字数为7000—8000字,拆书稿一本书写5篇,每篇字数为1500—2000字。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每天听本书,我是云端传奇。本期为你解读的是《高效能阅读》。这本书的中文版大约13.7万字,我会用大约22分钟的时间,为你讲述书中的精髓:教给你爱上阅读的方法,送给你学会速读的技巧,告诉你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需要做的工作,帮你轻松实现高效阅读。
2018年刚刚过去,阿里巴巴就发布了《2018年中国人读书报告》。据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新增阅读人口接近3000万,与2017年相比,平均每个人要多读一本书。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付诸于行动,但是,仍然有些人不能够享受读书的乐趣。他们明明知道多读书很有用,但是却怎么也读不进去。
有的人不惜重金,在自己的房间摆上了书架,一进门就能看到满眼的书;也有的人收藏或者购买了很多电子书,希望自己可以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还有的人在朋友圈晒图,一年读了100多本书。可实际的效果呢?书架成了摆设,电子书成了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一年读的100多本书,什么也没有记住。
相对于那些阅读达人,为什么阅读在我们面前就成了难以撼动的大山?为什么我们的阅读热情总是会被书中内容的艰涩给彻底浇灭?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阅读》或许可以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高效能阅读》是一本实用类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为7章,89节。每一节都是一个关于阅读的小技巧,全书共有89个小技巧组成。在内容的设置上从易到难、阶梯型推进,读起来让人感觉十分的轻松。它主要面向已经参加工作的人群,告诉初级阅读者,在没有阅读热情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阅读;告诉中级阅读者,在有了阅读热情之后,应该如何进行快速阅读;告诉高级阅读者,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具体应该如何去做。
《高效能阅读》的作者是原尻淳一,他毕业于日本一流的私立大学——龙谷大学,并获得了龙谷大学研究所经济科研究硕士学位。毕业以后,他进入了知名的广告公司从事销售工作,随后在大型唱片公司从事艺人、电影、动画的营销和企宣工作。虽然长期在商场上摸爬滚打,但是阅读却给他带来了很多启发,这本书就是他多年阅读经验的总结,对于不同级别的阅读者,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好了,介绍完这本书的基本情况和作者概况,接下来,我就为你详细的讲述书中的内容。下面,我将从3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
第一个方面,讲讲让你爱上阅读的方法。
第二个方面,讲讲快速阅读的技巧。
第三个方面,讲讲以输出为目的的阅读应该做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方面的内容:掌握这几个小方法,爱上阅读其实并不难。
想想我们谈恋爱的时候是如何爱上一个人的吧。可能是因为对方相貌出众,也可能是因为性格开朗,还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优越等等,但不管到底是因为什么,我们总得见到过这个人,觉得这个人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吧。
其实,阅读也是一样的。想要爱上阅读,我们至少要认识阅读、对阅读有一定的了解。
提起认识阅读,还要追溯到我们上学的时候,那个时候阅读的终极目标是考试,所以老师总是叮嘱我们,阅读的时候一定要一字一句、认认真真去读,要从头读到尾,不要有任何遗漏。
这就是阅读给我们留下的第一印象。
上班了,虽然再也不用考试了,但是阅读在我们脑海当中留下的还是它上学时候的样子,这让我们感到无比的厌烦。对一个让我们感到无比厌烦的东西怎么可能和它谈恋爱呢?
其实,我们错了。
因为上班之后,阅读目的变了,阅读本身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变化,仍然想当然的用以前的标准去衡量阅读,所以让我们产生了错觉。
那么不以考试为目的的阅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个时候的阅读是为了得到知识、获取信息,是为了指导实践、解决问题。所以,只要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阅读就是有效的,而我们也完全没有必要苛求自己死板的在书桌正襟危坐,拿出一整块的时间,去从头到尾的读完一本书。相反,如果我们在等车的空隙或者在会议的间歇,偶然看到一本书读到了其中一句话,因为觉得它说的很有道理,所以就把它牢记在了心里,同时,还去进行了实践。那么,这也是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
在阅读面前,我们完全是自由的。我们可以随时开始、随时结束,我们也可以选择跳读或者略读。对于喜欢的内容,我们可以大声朗读,对于不喜欢的内容,我们就可以不读。这才是阅读的本来面目。当我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就会慢慢发现,阅读好像变的可爱起来。
当我们好不容易拿起一本书,决心要读下去的时候,却发现内容十分艰涩难懂,根本读不下去,我们该怎么办呢?
我们可以毫不犹疑的放下这本书,去找感兴趣的书来读,或者我们还可以尝试进行“曲线救国”。
作为一名从事行政工作的人员,如果让我们去读一本关于“量子力学”或者“分子生物学”方面的书,我们一定会觉得简直就是天书嘛,根本就看不懂,还是直接扔进垃圾桶吧。同样的,作为一名码农,可能对梵高的故事根本就没有一点儿的兴趣,让他读书,还不如让他去玩儿会游戏呢。但是,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读下去,那就是“曲线救国”。
方法就是先把这本书放一边,暂时不看,去找这本书作者的人物传记来看一看。一般的人物传记当中会提到作者的一些逸闻趣事,还会提到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些事件和人物,并且很多人物传记都会穿插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读上去会很有意思。当我们读完了人物传记,就会对这个作者产生一定的感情,在感情的驱使下,我们很可能就会去读他写的一些入门级的读物,或者是其他作者写的关于这本书的科普级读物,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阅读这本书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
如果这个作者的资料很少,也没有人物传记留存于世,那我们就可以去读其他人关于这本书的解读类读物,先看看别人对这本书是如何理解的,再听一听别人认为的这本书中的精华内容是什么。或许在某一个瞬间,我们就会对这本书产生兴趣。
兴趣是阅读的最好老师。在我们没有兴趣的时候,完全可以放弃。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曲线救国”。
当我们对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觉得我们可以驾驭,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艰涩的内容不再感到恐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尝试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这样就可以让我们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体验到阅读的价值,有利于我们把阅读这件事情长期坚持下去,使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挚爱。
作为一名新手宝妈,没有任何的育儿经验,除了长辈们告诉我们的那些话,剩下的知识就都必须通过阅读和不断的验证来获得。因为我们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的奶水如何才能更加充足、宝宝如何才能睡的更好、如何才能防止生病等等一些列的问题,所以我们就会主动会搜集资料,阅读各种各样的育儿杂志和书籍。除了阅读之外,我们还会不断的验证书中的内容,向其他的宝妈进行分享。
这种类型的阅读是一种主动型的阅读,以行动为阅读的中心,因为有实践的反馈,所以可以很快的提升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管是正面反馈,还是反面反馈,都可以让我们具体的感受到阅读的价值,从而将阅读这个行为长期的坚持下去。
说到这里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刚才我们主要说了让自己爱上阅读的方法,首先是重新认识阅读,彻底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阅读变得轻松起来,潜意识里面就不会有畏难的情绪;其次,当自己遇到不想阅读的书籍的时候,可以“曲线救国”,从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切入,在兴趣的引导下,进行阅读和学习;最后,以行动为中心的阅读,将阅读的效果更加直观,让我们对阅读的爱更加持久。
说完了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来说第二个方面:快速阅读的方法。
当我们从内心深处爱上了阅读,就一定会追求更快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在这里,作者原尻淳一给我们推荐了一系列的速读方法。我简要的介绍其中的几种,希望剖砖引玉,可以对提高大家的阅读速度有所启发。
第一种速读的方法可以称之为“关键词阅读法”。
这种方法以发掘关键词为前提,通过对文章内容进行假设,然后验证假设的方法,促使自己主动进行思考,凸显阅读的目的性,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具体操作可以分为以下几步走:第一步,结合阅读目的,认真阅读目录,推测出此次阅读的关键词;第二步,对关键词所要表述的内容进行假设;第三步,通过反复阅读关键词周围的内容,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
因为这种阅读方法只阅读和关键词有关的内容,跳过了大量的无用信息,突出了阅读的重点,因此可以极大的提高阅读速度。同时,又因为自己对关键词周围的内容进行了假设,有心理预期,所以遇到不符合预期的内容就会印象深刻,因此可以提高阅读的效率。
举个例子:这就好比我们要到一个游乐场去玩儿,在进入之前,自己先看了地图,找准了心仪的摩天轮的位置,并想象着电视当中摩天轮的样子,认为会特别好玩儿。等我们实际进入游乐场之后,就可以直奔摩天轮而去。如果这个摩天轮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甚至比自己想象的还有意思,那一定会让自己终身难忘。
第二种速读的方法是索引读书法。
我们每个人都会查字典,这是小学必学的内容之一。具体的方法就是通过一个字的偏旁部首或是读音,对这个字或者词进行精准的定位,然后翻到目标页进行查看。
这种读书方法和查字典是类似的,就是通过阅读目录,直接锁定自己要阅读的内容章节,然后进行阅读即可。一些工具类的图书都可以使用这种读书法,比如《公文写作格式与范例大全》、《Excel2010从入门到精通》等等,我们都可以直接锁定阅读内容进行阅读。
使用这种读书方法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自己的阅读目标必须十分明确,我们要知道自己要锁定的目标才可以。这样就可以瞬间省略书中90%对自己没有用的内容,极大的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第三种速读方法是直接省略法。
这种速读的方法和我们提到的“关键词阅读法”是相对应的,第一种阅读方法可以说是去发现重点内容,这种阅读方法从相反的角度切入,去省略掉不重要的内容。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说过一句话,意思是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哪里,那就永远都不去那个地方。
我们阅读的时候也是一样,如果可以确定一本书中的某些内容对自己没有参考价值,就可以直接跳过,不去阅读。
有的人可能会因此担心,自己是否会省略掉了主要内容。其实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因为一本书中的内容是符合“二八定律”的,也就是说,在一本书中,重点内容只占全书内容的20%,剩余的80%的内容都属于非重点。
同样的,使用这种读书方法也需要我们阅读的目的很明确,只有知道了什么内容对于自己是没有参考价值的,才会敢于大胆的去省略。
说到这里呢,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刚才我们主要说了提高阅读速度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是关键词阅读法,方法是通过阅读目录来发现关键词,然后对关键词进行假设,通过阅读关键词周围的内容,对假设内容进行验证;第二种是索引读书法。主要是通过索引对阅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然后阅读;第三种方法是直接省略法,就是将和自己阅读目的无关的内容直接舍弃的阅读方法。这三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阅读之前,我们都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跳过无关的内容不去阅读,进而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效率。
说完了第二个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们来说第三个方面:如何为输出去阅读。
读书的目的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获得知识、收集信息和消遣。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消磨时间,不在我们此次讨论的范围之内。而以获得知识和收集信息为目的的阅读,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是否达到了之前预设的阅读目的呢?此时“输出”作为一种手段,其效果就凸显出来。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知识内化,更快速、更直观的达到阅读目的。原尻淳一说,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
当我们明确了自己的阅读目的和具体的表现形式之后,阅读这件事情瞬间就变得无比的清晰起来。
从宏观层面来说,长时间在同一个领域内进行垂直阅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有利于进行输出。
阅读作为输入的途径之一,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输出。而为了更好的输出,我们在输入的时候就得有所准备。如何更快的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就成为我们在阅读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原尻淳一在书中提到了垂直型阅读和水平型阅读的概念,垂直型阅读是在同一个领域内关于同一个主题的阅读,有利于我们对某一个领域内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学习。水平型阅读是横向上的扩展阅读,阅读的内容很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几个领域,这样的阅读有利于我们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
对于初入职场的我们来说,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找到属于自己的思考主场,所以垂直型的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需要用3到5年的时间,在同一个领域内长期不懈的坚持阅读和实践,将时间、精力、金钱的70%都投资在垂直型阅读上,一边进行着这个领域内的实践,一边阅读着相关的书籍,努力将这个领域打造成自己思维的主阵地和思考的主战场,从而使我们在这个领域内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这方面取得成功的例子有很多,作者原尻淳一就一度在市场营销领域进行垂直型的阅读,具体涉及到市场营销管理论、品牌管理论、价格战略论等诸多方面的书籍,而是实际的生活中,他也习惯于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每走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种现象,就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对这个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失败的教训,这让他在市场营销领域有了独到的见解,并做出了出色的成绩。
通过垂直阅读、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也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过程。当自己真正的成为了一名专业技术人才之后,就会发现,因为我们更加专业,所以别人无法代替,因为我们见解独到,所以更加引人注意。因此,我们在人才市场上也会备受青睐。比如专业律师、金牌销售、高级讲师等等,一旦辞职进去市场,就会马上成为各个公司抢夺资源的对象。
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长期垂直领域内的阅读和实践,不但会让自己身价倍增,而且也会更加有利于输出。
从微观层面来说,通过“解剖图书”来获取优质素材,通过模仿练习熟练表现手法,更加有利于进行输出。
提起达·芬奇,我们最先想到的或许就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但是,又有谁知道达·芬奇为了让自己笔下的人物惟妙惟肖,下了多大的功夫呢?据了解,他先后共解剖了30多具尸体,并进行了大量的素描,留下了很多人体解剖图手稿,这些基础工作使得他对人体内部的结构了然于心,再加上他反复的思考和练习,最终一举成名。
阅读和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写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名句或者是名篇来,通过阅读别人的文章来搜集大量的素材,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和成文结构,就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
“解剖阅读”是原尻淳一提出的一个概念,意思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通过标记、做笔记等方式来对书或者是文章进行解剖,进而发现它内在的逻辑结构、底层的规律等一些对我们有借鉴意义的内容,进行模仿和学习。
在做标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有用的内容摘取出来进行学习,将没有用的内容直接舍弃掉。这样就可以使学习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同样的,还有一种阅读的方法和原尻淳一提出的“解剖阅读”很类似,那就是将原文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分析,提取其主体结构,呈现其行文脉络,进而通过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模仿和学习。
鲁迅提倡拿来主义,我们阅读的时候就要对要“拿来”的素材进行标记,以便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信手拈来。
从辅助工具层面来说,运用现在科技,构建专属于自己的私人数据库,更加有利于进行输出。
曾经那个给助理开五万月薪的咪蒙,头条报价一度接近百万,虽然现在注销了她的微信公众号,但是曾经也做得风生水起,红遍了大江南北。她有一个习惯,就是将自己平时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一些有趣的故事、有意思的笑话、有创意的设计、有新意的观点都随手扔进一个文件夹中,过一段时间就统一的整理一下,分类到自己的笑话库、语录库、标题库、版式库和涉及库中。很显然,她也有着专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并且定期进行整理和分类。
我们为了更好的输出,也可以建立专门属于自己的数据库。我们可以把通过阅读得到的知识、获取的信息、有意思的故事等等有用的素材进行分类,贴上不同的标签,放到自己的数据库中。
在书中,作者推荐了四种具备数据库功能的软件,在这里我给大家重点介绍其中的一种,就是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是一款多功能的笔记类的应用软件,可以同时存储网页、照片、音频和不同格式的文档等等,数据可以同步到云端,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设备登陆之后都可以进行查看、调取和使用。印象笔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强大的搜索功能,就连图片内的字都可以搜索出来。
我们可以像咪蒙一样,一边阅读,一边就随手把相应的素材放到数据库中;也可以在阅读完一本书后,进行统一的整理、分类,再把有用的信息放入数据库中。等到我们输出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自己的数据库里进行搜索,避免了网络上海量无用信息的干扰,十分的便利和高效。
好了,说到这里,让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原尻淳一说,读书的终极目的在于著书立说。所以我们在进行阅读的时候,就要时刻想着如何为自己最终的输出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我们应该长期在某一个领域进行“垂直型阅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从微观层面来说,我们要阅读的时候要通过标记,对书中的内容进行解剖分析,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精彩的东西就要毫不犹豫的拿过来,而没有用的东西、无趣的东西就留要毫不犹豫的抛弃掉;从辅助工具的层面来说,我们要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属于自己的“数据库”,以便可以随时查看、分析、为我所用,为输出做好准备。
下面,我们对今天的内容做一个简单回顾总结。今天,主要分享了三个部分的内容:
在第一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让我们爱上阅读的方法, 首先要正确认识阅读;其次当遇到艰涩的内容时,可以“曲线救国”;最后阅读要以行动为中心,凸显其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让阅读成为我们一生的挚爱。
在第二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快速阅读的方法,分别有关键词阅读法,索引阅读法和直接省略法,这些方法对于需要大量阅读的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在第三部分内容中,主要分享了为了输出而进行阅读,我们具体应该做些什么。第一,要进行垂直型阅读,在某一个领域内,打造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二,在阅读的同时。要进行标记,解剖图书,搜集素材;第三,要充分发掘现代科技的优势,将素材放进专属于自己的数据库,并定时进行整理,为随时输出做好准备。
以上就是本期音频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恭喜你又听完了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