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
今早,坐在抽水桶上下载了简书APP。前几天在简书里读到一篇关于“简书出版书的原则”的文章,略为心动。但我需要的不是为我的文字注册版权,我只想将我的文字从电子形式转化为伸手可触的实物。前段时间一朋友在微信上找了家公司,将朋友圈里一年的文字图片打印成书,只化了200元上下的MANEY。我这些年来,在博客上写了少说也有上百万文字,就一直这么毫无安全感地存放在随时都可能消失的电子平台上。有许多博友都遭遇过博客莫名其妙被关闭,他们都给自己文章做了备份。而我十分不情愿翻阅昨天,关于昨天的一切我都不珍惜不重视,我时常会冒出抛弃昨日,重获新生的念头,如此丢三落四地活过半百,才沮丧地发现自己是一个没有积淀的人。没有积淀对于年轻人而言,是轻装上阵,生活还有无限的可能性。而中年人,渐渐开始产生怀旧情愫,喜欢原地不动,安坐在太师椅里啃老资本,我却没存下一点资本,可用于反刍回味。面对琳琅满目的选择令人厌烦,我只想取其中一瓢,从一而终。
一番检讨后,想下载简书的念头打消了。一个博客尚且经营不好,多开几个网站也不过三天新鲜罢了。可今天早上就在坐马桶那档子无聊的时光,我仍是无法自控地安装了简书。在手机上,我虚度了许多时光,购物、刷屏,每间隔几分钟就忍不住摸屏。时间和金钱都被它窃去,它最终将窃空我的灵魂。我费了很大劲下载注册,完成一霎那,就开始后悔:你不是刚刚发过誓要从一而终吗?
我怎么又突然在简书上开工了呢?说来又话长。
我的拇拔在清明那天得了腱鞘炎。在此之前我天天练习书法,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可拇指发炎后,不能写字,重又陷入百无聊赖之中。在练习书法之前的十年间,我阅读写作,当然也是断断续续的,我的文字总是如此不稳定,以至于越写越找不到写作的感觉,简直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在去年九月,我抛弃了它们,选择书法。可我没想到我得重新依赖他们。停了七八个月,文字的感觉更差了,而阅读似乎也毫无头绪。但除此之外,我无所依靠。
我对文字现已无任何野心,我只通过它来训练说话及自我反省。很久以前,我在网络上写作丝毫不回避个人隐私,即便他给我的现 实生活带来不良的影响,可以说我35后的人生是被网络改变的。但我没有半点自觉和后悔。但现在我似乎很不愿在熟人面前暴露内心。因为一些知根知底的网友以前赞叹我的勇气,现在纷纷开始批判我。比如这次我手病了,她们就说我做事喜欢用力过度,功利心太重,爱做欲望的奴隶。我被这些评论激怒,可能他们说的确有其理。然似乎又只道出片面。每个人都只依凭个人的经验去评判他人,我们所能理解的世界恰是我们自己内心的图景。我的确练书法练得有点勤奋,然并没有过度。我也并非想速成为什么而发愤练习。只是初涉,兴致高罢了。可能就因为我常在文字里坦露自己,他们就认为非常了解我,可以对我指手划脚。然其实文字里的坦露只是对自我的探索,并非是真实的自我。我并非讨厌诤友,我只是讨厌被定义。渐渐地,我将自我剖析的文字转到手写的日记,私密的空间。前两天,去打了封闭,右手虎口、巴掌肿成馒头,捏不住笔,只能敲键盘,而我又不想把心思公开在博客上,让熟人偷窥。故就写在这儿。
中午,看了一部影片《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说两个年轻人因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一书开始结缘,通信一年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书和通信点中我命门,看得我浮想联翩。遂又翻出《查令十字街84号》一书重温。这种书信的感觉太美好了。我如何去找寻这千里之外的缘份呢。我想到了简书。
在这儿,没能人认识我,我也不会做任何社交的宣传。若有人能在茫茫人海中偶然撞进我的小屋,已是命定的缘份,若还是给我回信,那也必将成就一段传奇。
我会常常上这儿来,为这随时可能出现的读者写信。即使永远都无人扣响我的小屋,那这些信就是写给心中的上帝,愿他能时刻关注我,督促我成为完美的人。
一直在等你的鹿
2018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