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之味
我不清楚米花是什么味道,但看完《米花之味》这部电影后,我猜想,它也许入口无味,细细品嚼后却也能品出米本身的浓香。正如《米花之味》这部电影,它看起来什么都没讲完,留给观众的却是后劲无穷的浓香和深深的禅意。
《米花之味》无疑是一部小众的电影,它着眼于云南边境一个傣族部落的生活。那里离都市太远太远,像一个童话世界,充满着童趣,生机,却也闭塞。
山水隔离了外面世界的虚荣与市侩,也隔离了外面世界的科学和知识。叶喃从上海这个繁华的大都市回到淳朴的家乡,迎接她的是变味的米花,叛逆的女儿,乡亲们的闲言碎语。
一方面,她被看成是见过世面的人,另一方面,喃杭好友的奶奶却告诫她不要跟喃杭玩,因为叶喃在外面做一些不干净的事。在外漂泊,叶喃是个异乡人;回到家乡,她竟也成为了一个异乡人。
以喃杭为代表的留守儿童,则是既可怜又可悲,被现代化进程所抛弃的一群新生代“遗弃物”。有的留守儿童为了生活一遍遍请求过往的汽车买鸡蛋,喃杭的好友喃湘露生了场大病,想的却是父母们会是什么反应。喃杭也因祖父的疏于管教而喜欢上了偷东西,玩游戏。
叶喃和喃杭的关系就是一个典型的在外务工父母和留守儿童关系的一个缩影。但是影片并没有着力于批判任何一方,而是向观众展现出这一幅颇有韵味的生活图景。
隐没在这傣族山寨中的,是若有若无的矛盾与对抗。它们时而尖锐,又时有和解,而最终融化于淡然悠远的生活图景中,留下了难以言说的复杂况味。
米花还是巧克力?
影片开头,一个远景展现了这个村庄周围的山山水水。通往村庄的路只有一条路。这些都说明了村庄的封闭性。在这个封闭的村庄,现代与传统之间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
母亲带回来的零食格外好吃。带着工业印迹的舶来品:巧克力与曲奇,没有收获女儿的心,却吸引了她的胃。她清早起床翻检零食,上学路上与伙伴共享。四个小孩在上学路上吃零食的那一段,颇富童真和情趣,配上铃木庆一的音乐,让人耳目一新。
甚至,巧克力还可以当成“贿赂”老师的礼品。
村里的男人在大谈旅游开发,山中的石佛被划拨为旅游景点,天上除了飞鸟还有飞机。不远处的机场在兴建,夜幕下的孩子聚精会神地玩游戏。如此种种,都暗示着现代工业文明早就在乡村各处安营扎寨,虽然喂猪的还是喂猪,采茶的依然采茶,农耕文化从未停歇,但两种文明之间正在自发地寻找衔接口,并在导演的镜头下各有异趣。
就如穿牛仔裤的叶喃简洁干练,而穿上筒裙却也妩媚婀娜。四个孩子吃零食童趣盎然,母女二人共制传统米花则温馨和谐。
请山神or请医生?
这个隐蔽在云南山坳中的村寨,宗教意象时刻萦绕,并在村庄民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叶喃从外地回来,得先去寺庙。寺庙是不允许女人穿鞋进的,男人却可以穿着鞋随意进出。叶喃走上台阶,想看女儿玩的是什么游戏,却被女儿要求脱鞋才能上来。叶喃大半夜四处找孩子,却被僧人劝阻女人不能去那边,只有男人才能去。
真正到了生死垂危的时刻,宗教与现代俗世的矛盾才愈加凸显。喃湘露生病的时候,老师和脏辫大叔都觉得应该用现代医疗手段来治疗喃湘露,然而在村庄老一辈人的心中,应该依靠宗教的力量来拯救她。喃湘露的最佳医疗时间就这么错过了。
然而,不管是去过大都市的叶喃,还是打扮新潮的脏辫叔叔,都没有摒弃他们的宗教信仰。最后他们依旧一同去山上祭拜石佛。尽管当他们来到已经变成景点的石佛前,迎接他们的只是一块今日休息的牌子。瘦小灵巧的人能钻过栅栏上山见佛,其余村民只能在山下干瞪眼。
他们仿佛被整个现代社会所抛弃了,被他们的石佛也抛弃了,处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种尴尬就像去寺院旁边蹭wifi的孩子们,也像曾去佛前偷贡品的喃杭与喃湘露。也许宗教对于老年人而言,还是一种精神固守,但在孩子心里,他们早已用世俗的态度去看待宗庙文化。
宗教与俗世的交融,引发孩子们的疑惑
母女还是仇敌?
叶喃和喃杭母女俩的关系是电影的主线。叶喃无疑是爱着喃杭的,但喃杭却接受不了这位陌生的母亲。刚开始叶喃想跟喃杭一起睡,喃杭却盖住被子说:“还是听声音好一点。”
母女的隔阂,无疑是现代与传统断裂的伤痛。两人时急时缓的对抗集合了前述两种矛盾,这是当代无数急剧转型的中国村落的缩影。
喃杭
叶喃
导演没有大张旗鼓地去弥合两者之间的矛盾,但仍隐晦地给观众一些启示。
因为喃杭偷东西,叶喃一度想离开女儿身边,但看到那个卖鸡蛋的小女孩,想到自己女儿的处境,又忍不住潸然泪下,回归到女儿身边。
山中石佛前是母女二人关系和解的重要场地。母女二人轻巧的穿过栅栏,钻进幽深的山洞,来到石佛前面。
喃杭凝视母亲
叶喃跳起了舞,喃杭专心的看,然后加入了进来。不需要多余的一言一语,他们的关系就在这个神圣又黑暗的地方峰回路转。有人把这个地方比作子宫,我倒觉得这个地方有着人与人之间最原始的力量,正是导演对人之本身不带任何好坏偏见的关注才使得最后一场戏如此清冽,动人心魄。
当然,这部清新的作品也有不少缺陷。虽然最后一场戏依托着一个特殊环境完成了整个影片的主题,但整个故事仍是一个未完成的状态。前面几场笔墨丰厚,描写的傣族小山村意趣十足,后几场喃杭的渐渐转变明显不够用力,结尾处虽是点睛之笔,但也不免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感觉。
在整个影片之中,导演并未批判任何一方,而是以客观又自然的笔触去讲述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但这闲趣之中也夹杂着浓厚的苦涩。这种苦涩,有关母女,有关留守儿童,也有关被抛在后面的那些山村。这部《米花之味》看似有着日式风情,北野武的味道,但却实实在在是一部独具中国韵味的片子。
作者:飞鸟与勇士
迷影咖啡:一本正经做烘焙,胡说八道聊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