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胀的话题,不理解通货膨胀,几乎无法理解当下的一切经 济活动,更不可能知道房产投资的本质
而大多数人是不理解通货膨胀的,甚至读了经济学专业的人,场 面上混的经济学家们,多数也不理解通货膨胀,由于他们都是凯恩斯 主义的信徒(这没办法,凯恩斯主义是当下经济学教育的显学),他 们的作用就是在鼓吹政府管制,怂恿政府印钞。
顺便说一声,如果你是今年高考毕业生,最好别读经济学,4 年 后,凯恩斯主义毕业,智力基本残废了。
通货膨胀,就是钱越印越多,为方便理解,每年 M2 的增长速度, 你可视为通胀的速度。很多人把 M2 的降低理解为通缩,比如从 10% 降到 8%,是通缩 2%,大错特错,照样在通胀,只不过是涨了 8% 而已。
通货膨胀,对经济,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当然,它被凯恩斯主 义包装成大有好处。通货膨胀促成危机,危机发生后又加速印钞,延长危机。然后将市场的调整与技术创新带来的复苏与繁荣,错误地归 功为政府管制及印钞。陷入这种泥坑,万劫不复。
通货膨胀最直接的后果是什么?鼓励负债,惩罚储蓄。5 年前, 压得你喘不过气的房贷,今天轻轻松松;5 年前,你在银行存了 300 万还够买一套北京的房子,5 年后的今天 300 万刚好是北京一套房子的首付。
不想吃几年苦的人,不愿承受房贷,以为这样自由受限。其实, 在通货膨胀之下,房贷这一大笔负债,恰恰是你的福利,有利于你的 自由。所以,自由是个智力活,很高端,理解不了的人,自由就少。
通货膨胀的关键点在于货币量的增长从来不是同一时间均匀地 分给每一个人。真实世界里的通胀,永远都是极小一部分人最先拿到 新增加的货币。
他们用这笔新钱,买走市场上他们偏爱的商品之前,这些商品还 没有涨价,等他们买完之后,那些在流通当中较晚收到新钞票的人则 被迫承担损失
为什么?因为当他们开始消费时,商品的价格已经上涨了,票子 已经毛了,简单讲,他们的购买力被剥夺了。
为了了解通货膨胀的具体链条,我们可以看一个伪钞的例子。
假如出现了一种新式的伪钞技术,制造出来的伪钞可以达到以假 乱真的程度。于是,假币制造者,比如说他叫王二,创造了 1000 万 元新的伪钞,拿到"新钱"的王二决定买房子。
于是,房价由 5 万一平方米上涨到 10 万一平方米,因为现在有王二凭空创造出来的更多购买力,在争夺市场上供应量不变的房子。
比起其他商品,房子的价格最先上涨。
把房子卖给王二的开发商叫张三,由于房价上涨,所以张三卖房 收入增加了。张三作为开发商,比起以前来,他可以出得起更多的价 钱来购买建筑材料。因此,第二波上涨的是建筑材料的价格。新钱也 因此在市场当中进行了第二步的流通。
现在建材商人李四的收入也大增了,于是他继续推高他所偏爱的 商品的价格。比如说李四想买汽车,于是汽车的价格被推高了。
以此类推,新钞票就这样一波一波地流通到了整个市场。
较早拿到新钱的人是赚了的,因为他们的购买力增加时,整体物 价还没来得及全部上涨,他们可掌控的真实财富增多了。但是较晚收 到新钱的人却惨了。
假如桃桃我是流通过程中最后一个接收到新钱的人,再假设桃桃我是一个教师,别的商品价格都上涨时我的课程的价格却一直没涨。
直到流通当中的新钱跑到我手里时,我的购买力才增加。
但是在这之前房子,建筑材料,汽车的价格都上涨了。收入增加 的最晚,但在收入上升之前,桃桃却不得不面对不断高攀的房价和车
价,他是这个过程当中的倒霉鬼,因为他的真实财富缩水了。
这块我再解释下,很多同学不理解为啥买一个东西的人多了价格 就会上涨?
因为价格本身就是一个博弈,买家和买家竞争,卖家和卖家竞争, 买家和卖家从来不竞争。比如,大家知道桃桃我们家种猕猴桃的,果子熟了,一个买家说 我买你家果子 10 块一斤,另一买家觉得也想要就说卖给我吧,11 块一斤。
然后我肯定会卖 11 呀,所以水果价格就变成 11 了。
买家和买家的竞争带来了价格的上涨,卖家和卖家的竞争带来了 价格的下降。
你买不到房子从来不是因为卖家卖得贵,而是因为有一另个买家 比你有钱或者比你更想买。
接着说通胀这个链条
现在整个链条清晰了,最早使用新钞票的王二最爽,他收入凭空 大增,作为结果,受损的则是最晚收到新钱的桃桃,相对财富的乾坤 大挪移就这样发生了。
我们把上面例子中的伪钞替换成超发出来的货币,道理还是一样 的,这样我们就得出通货膨胀最本质的核心:那就是,较早拿到新钱 的人剥夺了其他人的购买力。
什么人会较早拿到钱呢?肯定是利权利中心比较近的人和地呀。
所以通胀物价都是从大城市开始传递。
如果你还不能理解这个道理,你想下,你们公司年终分红 100 万,谁的分红比例会更高,一定是高层呀,先分高层然后给普通员工 下点毛毛雨,高层是最先有钱的。
货币的增加的确没有增加消费品或者资本品这类物质财富。但它真实地改变了我们的相对收入和财富。后来者的钱包在不知不觉当中 缩水了。这就是奥派的先驱理查德·坎蒂隆发现的“坎蒂隆效应”。
坎蒂隆发现,通货膨胀不会同时、均匀地增加所有商品的价格, 而永远是一波一波地改变商品物价;在通胀过程当中有些商品先涨 价,而另一些商品较晚再涨价,有一些商品价格上涨好几倍,另一些 商品价格涨得不多,甚至有某些商品价格会下降。
通货膨胀因此造成了整个社会的财富大赛跑,在这场赛跑当中, 最关键的是要离新增钞票越近越好。而那些国企领取固定工资的人, 退休养老金的领取者,人寿保险的受益人,长期债券的持有者,则不 幸地被剥夺了,因为他们所拥有的资产的价格,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一直没有涨。
通货膨胀这印出来的钱,它的流向是固定的:先流向富人,再流 向穷人;先流向财富密集区,再流向贫穷地区;先流向大城市,再流 向小城市;先流向高收入者,再流向工薪阶层。
钱多了,银根松,银行的钱先放给谁?资产多、抵押物多、信用 好、对市场更了解的富人最先拿到钱,把钱借给他们也最安全,富人 拿到钱后,商品的价格还没上升,他们可以挑选最优质的资产购买。
这信息与行为慢慢传导出去,最后一棒到穷人和工薪阶层时,商品的 价格全上涨了,而他们的收入还没增加,他们当然有情绪,最后,加加工资,他们也很开心,但实际上,财富的差距加大了,他们离有价 值的资产更远了,买房子的可能性更小了。
一轮通货膨胀之后,完成了一轮劫贫济富、劫愚济智。有趣的是,被抢的人也很开心,比如工资由 2000 块涨到 4000 块,账面上翻了一番,有收入增加的幻觉,但实际上购买力可能下降了。
在这个全民通胀的时代里,貌似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伤害着全体民众,真实情况,远远不是。
有的人,辛辛苦苦一辈子,没想到,收入却能被重新分配走。
而另一部分人,却能先知先觉,不仅能独善其身,回报也是最为丰厚,甚至是大发“通胀财”。
财富就这样,不可避免的走上了,逆分配的道路。
嗅觉敏锐的同学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如今新一轮通胀正在路上。每次大放水,有人能趁机接的盆满钵满,有的人只能被淋成落汤鸡财富缩水。
区别在哪里?区别在于有没有接水的工具。
有的人房多债多,那是用大盆大桶接水;有的人房少债少,那是用小盆接水;有人啥也没有,那就只能张嘴接了,还能咋整?
理解了通胀,就理解了房产投资的基本逻辑。
希望大家都能房多多,多多接住流过的水,一起守护住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