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公众号:三姐爱读书
她,来自一个五线的小城市,凭借高考文科状元一举考上北师大,从此立足北京。
一路来,她披荆斩棘,相继任职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到如今的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
她就是大家熟知的杨晓燕老师。
从杨晓燕的人生奋斗历程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效仿和学习。
01 挫折是人生的助推剂
在一次访谈中,有记者问杨晓燕,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会选择哪个词语?
她脱口而出:目标感。
“人生就是关系管理,关系管理的前提是目标管理。”
一个人只有心怀目标,才不会被所谓的挫折和磨难击倒,才能奋勇前行。
对于杨晓燕老师而言,从小学到高中,她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好学生、好孩子。
高三那年,一向成绩优异的她被顺理成章地保送上名牌大学。这让她产生错觉,一切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于是,杨晓燕开始松懈下来,把学习丢到一边。怎料,临近高考前一个月,杨晓燕被告知保送名额取消了。
这犹如晴天霹雳,毫无疑问,这一年的高考她彻底考砸了,人生之路就此栽了一个大大的跟头。
错过了理想中的名牌大学,也不想去其他大学,同时拒绝复读,随即,杨晓燕就这样把自己封闭了起来,终日闭门不出。
后来,复读班的班主任通过母亲找到了杨晓燕,只是想单纯地聊一聊,“复读不复读我们尊重你的选择”。
班主任说:“年轻时候摔个跟头,是你的福分。跌了跟头,才会认清自己,认知人生的路。你这点小挫折,算什么呢?未来路长着呢,你会感激自己在这么年轻的时候就能摔个跟头的。”
正是班主任一席话点亮了她的心,第二天便乖乖地背书包上学去了。第二年,杨晓燕便以高考文科状元的身份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
02 认知决定你的位置
一个人的认知模式,往往决定了你能走得多远,飞得多高。
当杨晓燕老师还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任职时,她做班主任负责学生管理的工作,在考勤这一块特别严格,可谓是铁面无私。
如果某个企业家学院翘课或者迟到,她就会劈头盖脸把人家训斥一顿。直到现在很多企业家同学还会拿当年的事情调侃一番。
而这样的工作态度,一直延续到杨晓燕就读香港科技大学的MBA课程时才有根本性的改观。
那时候,杨晓燕的老公为了支持她,从北京搬来深圳工作,她每周往返香港和深圳两地,深感两地奔波上学的不易与艰辛。
至此,她才第一次理解曾经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求学的不易。
从此以后,杨晓燕学会了心存宽念,发誓以后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手下留情。
在香港科技大学艰难求学的这段经历,让杨晓燕懂得了: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人生在世,不是简单的对与错,不是非黑即白。
当你发现彼此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时,不妨多点理解,退一步海阔天空。
由此可见,当一个人的心态变了,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人生也变得更宽广。
03 人生就是关系管理
在《认知未来的自己,管理当下的关系》这本书中,长江商学院助理院长杨晓燕如是说:“人生就是关系管理。资源的整合,其实就是关系管理。”
很多迷茫中的人,总是发出灵魂般的拷问:前路崎岖,不知出路在哪里?
一个人的时候,面对当下的困境,真的是越想思绪越混乱,心里也越觉得困苦不堪。
其实,要想把自己从当下的困境或者泥淖中摘出来,你首先要走出来。
所谓出路出路,走出去,才会有路可走。
只有你敢于走出第一步,走到外面更宽广的世界,你才会发现更多的人脉资源,才会有更多的机会选择。
而正是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一次次的碰壁中,你才会遇到属于你的那位伯乐。
这样的关系重组和重建的过程,其实就是建构属于自己的人际网络的过程。
正如杨晓燕老师所说的,“无论你是有二娃的全职太太,还是在写字楼格子间的打工人,都离不开关系的管理。”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交往,你的工作、你的生活,都与身边的人息息相关。
要想人生过得舒心快乐,你要学会梳理自己的一张张人际关系网。
只有当你把关系管理好了,“人生才会顺遂,职场才会通达,生活才会幸福”。
04 写在文末
在《认知未来的自己,管理当下的关系》一书中,杨晓燕老师说道:“什么才是决定人生的因素呢?我想成功或幸福只和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你的目标感,你到底想要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一个是你的认知,你的思维模式。这些才是决定你走多远飞多高的元素。”
纵观大多数成功人士,我们发现太多成功的背后,不过是他们一次次地跌倒再爬起来。
只有我们的心里有明确的目标,才不至于迷失了自我,更不会徘徊不前。
只有我们的心智模式改变了,才会境随心造,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胜不骄、败不馁。
希望杨晓燕老师的奋斗历程,对你也有所启发,有所触动,从而有所行动,过自己想要的人生。
-END-
欢迎关注@三姐爱读书,分享更多好书、更多人生感悟!跟我一起爱看书、爱写作,每天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