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早接触佛教文化中的修练,打坐。当时的理解打坐是达到宁静状态,打坐要求放空放空.....后来学习心理学,接触了一些治疗方法,许多都会用到冥想,通过冥想去体会更真实本真的感觉。细论更早接触冥想应该是从练瑜珈始,瑜伽讲究的并非是体式,而是呼吸,呼吸吐纳,去关注身体,这是瑜珈的意义。
早期修习过打坐,越去追求空,越难达到。我个人很难达到那种境界,不了了之。早先练瑜伽时也只是追求动作,看姿势标准不,从来没有真正关注过气息。心理治疗中把这种要求简化了,简化成关注某一焦点,尤其身体。如关注身体的感受,如皮肤与衣服接触的感觉,胃不舒服的感觉,风拂面的感觉等等,这就很容易达成。
我有几次获益明显的经历。我对鸡蛋蛋白过敏,有次中午估计吃了含有鸡蛋蛋白的食物,胃隐隐不舒服,那天躺床上,没有去抗拒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而是慢慢地去体会,像老朋友一样与不舒服的感觉坐在一起,陪着他,很快我睡着了,醒来后不舒服的感觉不在这里了。我以前有咽炎,一感冒就会引发,咳一个月左右,咽部总有痰,在几次经历获益后,我在一次感冒又引发咽炎后,如上述一样去体会它,不是去抗拒或者忽视它,而是想像自己去与他坐在一起,你怎么了?每晚睡前去体会一会儿,然后睡着了。两天后我的咽部不适症状消失,以后感冒没有出现过那么长期的咽部不适。
这是真的。
因为有获益所以我很容易接纳关于冥想的一些事情。慢慢有了一点自己的体会,不要把冥想弄得太神秘,冥想是一种回归身体本身感觉的修习,不要把它当成高级神仙修炼法。人在成长过程中受外界影响,受头脑思维影响,文化价值对错倾向影响,慢慢失去了与身体的联接。在婴儿期的时候,简单纯净,按自己的需求表达,那时如果是一颗珍珠,那么越长大珍珠上的灰尘就越厚。冥想就是一种帮助自己拂尘的练习。
早期的练习可以体会自己的身体感受,如找一个舒适的姿势静下来,深呼吸,先体会自己的呼吸,体会吸入的空气进入身体,体会呼出的气息通过身体,体会身体各个部位的感觉,面部,后脑勺,脖子,胸部,等等......无论什么感觉,哪怕是皮肤热热的感觉。
生命是很神奇的,人的能力开发出了多少?百分之几?谁也说不清。被我们忽视的身体总在向我们抗议,希望我们去关注它。冥想可以帮助我们联接身体,更深地寻找身体的秘密,帮助身体与灵魂协调。冥想不能让你变成神仙,但谁敢说不会让你更有力量呢?当你有了与自己更好的链接后,就少了许多焦虑痛苦。
冥想不是逃避痛苦,冥想帮助我们与真实的感觉更接近,更多地接纳自己。每个人生来都是有价值的。没有对自己的接纳没有真正的自信。
佛教中的禅坐应该是深层次的接纳,安住当下,全然接纳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