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是关于如何解决关于“证明”的问题
在生活中,我们想证明一件事,似乎并不容易
再不济,我用数学公式推导,这足够严谨,能够证明了吧?
但是
阿格里帕三难困境告诉你,证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阿格里帕认为,我们对任何一个命题的信念,都抵不过“为什么”的冲击
阿格里帕(1486-1535)
阿格里帕三难困境
在不断回答“为什么”的证明中,有且只有三种选择,可哪一种都不可接受。任何一种都将使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坚持自己的观点
不断回答“为什么”,只要“为什么”还在进行,就有且只有这三种可能
1、无限延伸--理由的链条无限线性延伸
2、循环论证--链条回到之前提过的某个理由
3、链条中止--链条终止于某个理由
1、无限延伸
什么是无限延伸?
无限延伸指随着对话的进行,被问的一方总能找到新的理由。永不终结
无限延伸所带来的影响?
人类自以为有理由相信的知识,在“为什么”的不断询问中,所有理由都无法最终证明
就算很多知识似乎是正确的,但也仅仅是“巧合”
2、循环论证
什么是循环论证?
用想要的结论反过来证明所需要的前提
循环论证所带来的问题?
越是荒唐的想法,越会跟更荒唐的想法结合
举个栗子
我爸是玉皇大帝
Q:你爸为什么是玉皇大帝?
A:因为他梦里告诉我的
Q:你爸怎么会在梦里告诉你?
A:因为他是玉皇大帝
我是佛陀转世
Q:你怎么会是佛陀转世?
A:因为佛陀告诉我的
Q:佛陀怎么会告诉你呢?
A:因为我是佛陀转世
3、链条中止
什么是链条中止?
在回答的过程中诉诸了某个理由之后,再没有更多的理由作为支撑,证明并没有结束,但理由终止
为什么会出现链条终止?
因为回答方没有更多的理由作为支撑
链条中止的带来的问题?
对话可能结束,但证明可能并没有结束
举个栗子
天空是蓝的
Q: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呢?
A:因为天空是蓝的
太阳是东升西落的
Q:为什么呢?
A:因为他就是东升西落的啊
你如何证明太阳东升西落?
阿格里帕困境带来的问题
1、对理性证明的影响
阿格里帕的结论是:
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任何一件事。人类自以为理性,理性的根源却又十分盲目
什么是理性证明?
证明需要有逻辑联系,且理由得当
哲学家之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指出
“2+2=4”这类命题已经是理性空间中最基本的一砖一瓦
然而我们却没有办法证明“2+2=4”
再举个栗子
比如,
当你左手拿2支铅笔,右手拿2支铅笔,然后说,你看我把左右手合到一起,是4支铅笔
然而,
这跟天空为什么是蓝的,因为他就是蓝的一个道理。
用铅笔并没有证明为什么“2+2=4”,只是又把“2+2=4”重复了一遍
这就像
眼睛能看见别人,却看不见自己
哪怕向镜中望去,也不过是把看到的另一只眼睛“当成自己”而已
在维特根斯坦看来,阿格里帕的困境原本就不需要解答
2、对知识基础的影响
知识需要理性证明,然而根据阿格里帕困境,我们无法给出证明
人类现有经验知识可以运转,只是运气恰好适用而已
什么是知识?
古希腊的柏拉图(Plato)在《泰阿泰德篇》(Theaetetus)
一个人知道一件事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此人相信此事;
2、此事为真;
3、此人有理由相信此事
即知识的三个必要条件
少一个条件都不算知识
玩扑克猜花色
对方拿出一副扑克牌,随便抽出一张盖在桌上,问你“什么花色?”
你不知道,只好猜。“
方片!”你想了一会儿之后回答
“不改了吗?”“不改了!”
此时你心里没底,但选择坚定地相信这张牌是方片
对方翻牌,果然是方片。你猜对了,你正确地相信“这张牌是方片”。
可你并不知道。你只是运气好猜中了而已
为什么“这张牌是方片”的想法不算知识呢?
你其实没有任何理由相信这张牌是方片,而不是红心或黑桃。
很多哲学家认为,虽然它满足了条件(1)和(2),却不满足条件(3)
你又如何有理由证明你盲猜的扑克图案不是红心和黑桃呢
知识与理性的关系?
在满足知道的三个条件(3)中
此人有理由相信此事
既然要有理由,那么就要给出足够的证明
那么知识基础,看起来,也变的虚无缥缈
因为我们既然无法给出证明,我们又如何相信知识呢?
如何解决阿格里帕困境(如何证明的难题)?
根据阿格里帕困境定义,证明无法逃出这三种困境。
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证明?
既然无法破解,两权相害取其轻,只能从三种证明困境中选择一种
“无限主义”(infinitism):认为证明链条应该无穷后退
“融贯主义”(coherentism):认为证明链条应该循环
“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认为理由的链条应该终止
无限主义(infinitism)
无限主义者拥抱无穷倒退,他们认为能够倒退至无限才是理性的光荣
无限主义认为有限的心灵容得下无限的理由
依然存在的问题?
证明一件事,就要细心地展示能让所有人信服的证据
内心存在无限的理由,不等于在实践中给出了长度无限的证明
融贯主义(coherentism)
什么是融贯主义?
融贯主义认为:知识的真实结构错综复杂,相互交织,不存在独立的端点
当证明一件事,永远找不到所谓独立的基础辩护
任何理由,都只能在理性的网络中相互牵制。
融贯主义的解决方案?
基础主义把知识想象成大厦
融贯主义却把知识看作一张网,其中的每个节点都关联着很多线索
通过网状的线索,相互论证命题
融贯主义与循环论证不同的是?
融贯主义者认为
循环论证的问题,是用线性的“为什么”,把一张网拧成了一条绳
然而知识的构成并不是单一组成,而是网状结构组成
把知识看作网状结构,拒绝回答线性的“为什么”,这本身就是拒绝证明
无论我们的知识结构是不是线性的,证明终究是线性的
依然存在的问题?
融贯的“网”可以遗世独立地飘在任何地方,根本不向现实负责
融贯主义关注的是融贯,而非现实
融贯论者误以为观念间的连贯就是理性的全部
有恰当反映了现实,一个观念才能够是理性的
基础主义(foundationalism)
什么是基础主义?
既知识存在基础,任何延续的论证都以基础作为链条的中止
知识若是大厦,那地基就是基础的起点。(基础点就称为基础辩护)
基础主义的解决方案?
回到意识之中,从意识里寻找最基本的理由。忘掉外部的公共争吵,也无需向他人写证明,只在第一人称的视角下追寻自己的理由链条。
依然存在的问题?
基础辩护是否能作为链条的终结,意识起点是否为真,又是否能完美展现,始终是个问号
就目前来说,支持基础主义者为多,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罗素(Bertrand Russell)等著名哲学家都是基础主义者
但关于如何证明的思辨,依然在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