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共读了最讨厌的勇气第二夜,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人际关系。
人面临的工作课题,朋友课题,爱的课题,三大课题都要面对人际关系。
工作课题
有时候我们会不想上班,真的是不想劳动吗?也许不是,或许只是不想面对一起工作的那个人。
现在任何工作都不可能一个人完成,即使个人开个面包店,你说我自己和面,自己烤,你也总得购原料,总得销售面包,要与人打交道。
朋友课题
与朋友相处,都希望遇见知已。
可与朋友的距离感,或者说与朋友相处中的不适总是存在的。
第一种 怕伤害他人
我怕说出去的话会伤害到他人的感情。比如说拒绝他时,他感觉到受伤害。
第二种 怕自己的形象受到伤害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外在的形象,比如说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可这一次他说明了自己的理由他拒绝了他人的要求,他感觉到自己的形象受损。
第三种 怕自己受伤
我们拒绝他人的时候,有的人是黯然伤神,独自落泪。有的人则会愤然反击,对你整个人进行否定,这时候你就是怕拒绝他人而使自己受到伤害。
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的表达了自己的需求,又不伤害到他人?更不伤害到自己呢?
同样的话语的表达,为什么不一样的效果?
即使是同样的话,在你说话的情绪不一样的时候表达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当你内心足够稳定的时候,你同样表达自己的需求,你的心情是稳定的,你的语句是平和的,他人感受到的你也是尊重他人的。这时候你表达的需求,他人就容易接受到。
恰恰相反,当你内心不够稳定,你带着情绪说出你的需求的时候,他人往往感受到的只是你的负面的情绪,而不容易接受到你情绪下面所掩盖的真实需求。
这时候你带着情绪表达对方也带着情绪反馈。这时候不是在沟通,而是在冲突。也就是说的沟通沟通,是挖了沟了,然后不通,反而是裂痕。
爱课题
这也是这三个课题当中最关键的部分。在亲密关系中,在亲子关系中,是爱还是控制。
爱是无条件的,控制则是付出了就要有相对应的结果。
亲密关系也许我们还可以斩断,但是亲子关系那是您的一份责任,如何才能表达无条件的爱?
你去写作业吧,我给你做好吃的。
你去写作业吧,再不写我打你。
你去写作业吧,你昨天写的都挺好的。
有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我们怎么说,我们的表达还是有条件的,而不是说那种无条件的爱。
到底什么才是无条件的爱,到底如何做才给孩子传达了一份无条件的爱?
人人都希望能把心底的爱无私的传递给孩子。因为对孩子的热爱确确实实是人的本性是不带任何物质回馈的一种挚爱。可是现实现实生活我们要么在贿赂孩子,要么在威胁孩子,要么在使用各种手段在控制孩子,我们就是找不到那种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模式。
之所以找不到这种模式,是因为平时我们与自己相处的时候也不能很好的相处,要么在责备自己,要么在限制自己,总之对自己有各种的不接纳,那个指责的声音时时在耳边回响,那个对自己的否定让自己处在那种内耗当中。
要想找到与孩子平等相处的模式,现在找到与自己能够和平共处的这种模式。
要知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那为什么会对自己这么求全责备。
自己有那么一点点错,都要扩大到不能原谅。让自己长期的处于那种自责的状态,让自己内疚难过,心情悲伤。
其中书中有一句话,在乎你的脸的只有你自己。 你就是太过于关注自己了。老师就说到自己脸上的一块疤自己已经做了许多的美容,效果还是觉得不好。而其他的老师再见到他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异样,甚至都没有发现他脸上的那块疤。当说起来的时候仔细看是,在隐隐约约看出来有一块疤。
是啊,想想自己也是有时候对自己的脸也好,对自己脸上的痘也好,对自己的牙齿也好,都在自顾自的挑毛病,其实这些并不影响自身的各方面的发展,为什么会把这一小点的缺点放大到甚至影响到自己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呢?
可见人的思想对人的行动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正确的思想才能指导正确的行动。判断正确与否的标准是实践,而不是臆想。
什么时候我们想的太多了,而行动不够多。思而不学则殆。
杨绛先生也告诉我们,每天想的那么多,想的那么高,想的那么远,要有坚持学习读书才能支撑起你那高远的梦想。
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
其实最早听到的这句话是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
我在这里还是觉得说有人的地方就有关系,就看你把这种关系变成伙伴关系还是变成敌我关系。
如果变成了伙伴关系,那不就成了相互支撑吗。歌词里说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反之变成了敌对关系,那就成了矛盾 冲突。
首先你要变成最支持自己的那个人。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好孤立,没有人支持自己。我想读书,可是没有时间,我想写文章,可是我还在做饭。我的爱人不支持我,甚至讽刺我,挖苦我指的在做完饭,挤时间来提高自己。听听这句话,还是在抱怨,抱怨他人,甚至期待他人改变来支持自己。要知道这是天方夜谭,要知道支持你自己的最有力的人是你自己。
其次是表达你的需求。情绪平和的,有理有据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每一个人都有读书的需求,每一个人都有成长自己的需求,这无可厚非。也用不着责备自己,即使是你表达了没有得到你想要的效果,甚至仍然得到的是嘲讽,那又怎么样呢?如果你内在的价值是稳定的,你就会接受这样的结果,毕竟你不能要求人人都与你的想法完全一致。
还记得那样一个胖女孩儿,她的男友是北大的。他男友指责他太胖了,甚至都不抱她,并且说她太重了。从语言上,从行动上来打击她。结果在他演讲的时候,一个喜欢她的女孩儿说,我抱你,在演讲现场高高把她抱起。并告诉他,不是你不值的珍惜,只是你的北大男友没有足够爱你。
所以说的表达了需求之后得不到想要的回馈时,不必自责,只是还没有找到彼此的契合点。也不必责他,因为毕竟改变自己要比改变他人要容易。你指责他是想改变他,可你的指责,往往得到的是更严厉的指责你。因了你的指责,他就改变的事儿,发生的几率微乎其微。
第三,你要坚信关系是可以变成相互支持的伙伴关系的。如果你自己内心都不笃定这件事儿,那梦想成真的几率也不大。
只有你内心坚信,才会根据吸引力法则,你自己才会吸引到一些力量,促使形成伙伴关系。
有人会急不可耐的说,那具体的方法是什么呢?人与人相处的具体环境都不一样,如果非要找到一个具体的方法,那你自己的内心是知道的,其他人根据你的描述,再给你一个方法,拿来用时多少都有些生搬硬套。有时候还适得其反,你反而会觉得,老师,你教的这些方法都不管用。
每个人都是创造者,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你自己的脑袋就长在你的头上,你对你自己是最了解的,你甚至知道那句话怎么说才能够达到你想要的那个效果。可是你之所以不那样说,是因为你心中有一口气,你希望他能猜到你的内心,能来哄哄你,能告诉你他知道你有多辛苦,他知道你有多不容易。你想想,这不是一厢情愿吗?并且你还是一厢情愿的希望他先改变,你的理由还是他不改变,我怎么能够改变。是啊,不改变总有不改变的理由啊!
同理想通了,要改变,那改变也有改变的理由啊!
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走出那种困境,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跳出原来的那种思维模式,只有自己改变了才能是自己拥有自己想要的那样的人生啊!
你有多想改变自己,多想拥有自己想要的那种人生,你想要改变的动力就有多大。
我们因读书形成的团体相互间真诚的讨论,使得一些观点更清晰,印象也更深刻。
真是老话说的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关于名利,关于比较,关于成长,关于自由等等,我们都能推心置腹的交谈。
真心期待下一次的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