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胖娃家调的萝卜丝是甜酸的
前天去胖娃家吃饭,她调萝卜丝竟然放酱油!看我惊讶的样子,她一脸无辜:我家一直放呀,不好吃吗?
别说,味道还真的不错。我又夹了一筷子,嗯,好象还放了糖和醋。这种拌法让我觉得很新鲜。
我们家,打我很小的时候起,我们家调萝卜丝就放两样:盐和香油。萝卜切成细细的丝,加上香菜,用盐腌一小会儿,吃的时候淋上香油。
我妈说,这菜不能放酱油啥的,否则看上去就不青青翠翠翠的啦。
所以,几十年如一日,我一直吃或做只放两样调料、青青翠翠的萝卜丝。
而胖娃说,她小时候自己家种大萝卜,一到冬天就成了饭桌上的主菜,有肉的时候当然好,五花肉煨萝卜细粉,她和弟弟可以吃完一小盆,大多数时候是萝卜炒白菜,因为两样都是自家地里产的,直吃得姐弟俩翻白眼,妈妈偶尔会煎萝卜饼,可这道菜费油又费事,哪能经常吃呢,所以,萝卜炒白菜吃腻了,妈妈就会拌萝卜丝,为了挑起两个馋嘴小家伙的味蕾,她特别放上糖醋和酱油,也别说,这道菜,甜甜的,酸酸的,香香的,脆脆的……开胃又下饭,两姐弟倒是百吃不厌。
所以,胖娃结婚生子后,也爱调萝卜丝给孩子开胃,当然少不了糖、醋和酱油。
其实不用手手相传,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传承了父母的生活习惯。
二、菜花的儿子果然找个有钱的媳妇
前天,亲戚菜花的儿子结婚了,新娘很漂亮,最关键的是,据说娘家还很有钱。
“菜花好有福气哦”,“菜花的儿子真会挑媳妇”,人人夸赞和羡慕,菜花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此情此景,让我突然想起,菜花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常说的一句玩笑话:我儿子以后倒插门都行,只要女方有钱。
她当年可能也没想到,一语成箴。
菜花年轻的时候很单纯,坚拒了许多富家子的追求,毅然决然嫁给了出身寒门、英俊帅气的老公,婚后的日子百转千回,两夫妻多年打拼,才终于搏得云开。菜花说那句玩笑话的时候正值家道艰难,居无定所,我想,她多半是在安慰自己吧。
菜花的儿子先找了个青梅竹马的女同学,那个女同学是个体贴可人的“帅哥迷”,是可以为了帅哥奉献一切型。女孩百般付出后,眼看爱情就要开花结果,却突然开始计较起来,嫌他不会疼人,说他不够爱她,恼他不思上进……可能她以为铁板钉钉,是时候“修理修理”他了,可是,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或者说他已经习惯了改变别人,她的做法,只徒增了彼此的厌烦。直到,另一个愿意为他付出一切、不用他做任何改变、漂亮有钱的女孩出现。
菜花对儿子,呵护倍至,不舍得让他受一丁点的委屈,从小到大他都是骄傲自尊倔强的“高大帅”型男,身边从来不缺少仰慕少女,无须卑膝躬身,从不委曲求全。但是我知道,在儿子择偶的事情上,菜花并没有干涉过,也从来没有给过儿子什么条件上的明示。可是,我在这里臆测,有没有,在她的潜意识里,不想儿子再重复自己走过的路程,希望儿子能少些艰难的打拼?所以其言其行难免情不自禁,他的儿子也一定在不觉中被灌输、被定性了“三观”取向?
其实不用口口相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三、我家天宝是个对物质没追求的懒虫
前天单位又让填表,复核五险一金资料,我的养老保险有三年空档,以前的单位没交,现在的单位不给交,还差两三年就退休了,补交被提上议程。
我有两个选择:一是找以前单位,按规定帮我补交单位应该承担的部分;二是我自己掏腰包全部补齐。
我打算选择二,因为以前的单位一分为三,领导也换了无数,去找的话肯定相当麻烦,当年的领导可还在?当年的档案在哪里?还得提供工资单,证人什么的吧?想想就头皮发麻,好在三年的总额也不算太多,我想退休前自己补上算了。
我把想法一说,立马受到主任闺蜜的严厉批评,而且把我批的心服口服,她严厉指出:一不去争取应该享受的权益,是一种极度危险的消极情绪,直接影响幸福指数;二怕麻烦是不思进取的懒人思想,严重影响生活品质。最后她还警示我:你想过没有,你的做法直接影响你的孩子,你不是天天说你儿子不阳光不积极不乐观吗?你自己这样消极对待、处理事情的方式,其实对孩子是一种极其不好的心理暗示!
呀!她的话让我倒抽一口凉气,是的,我天天嫌弃孩子不够进取,其实我自己就是他的“不良导师”啊!
我反思自己:天天人前显摆自己无欲无求,淡泊明志、艰苦朴素、息事宁人等等诸多“优良品质”,这些在我的字典里一直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褒义词啊,常常让我引以为豪,所以总是有意无意地加以宣扬,比如,我穿衣服从来不讲品牌;比如大街上遇见强势的主儿,我总能劝自己忍一忍,“不与他一般见识”;比如诸如以上保险那样的麻烦事,我总是去繁就简,不与别人添麻烦,自己也省得跑腿又烦心……
如今主任美女一习话,点醒梦中人。
儿子是个小懒虫,从小到大对物质没追求,衣服只要穿着舒服,有件替换就行,手机只要能听音乐,收发信息就成。印象中,也从来没闹着跟我要过任何东西。上学时成绩一般,但从不捣蛋,是听话的差生,所以我从不怕去开家长会,例任班主任都夸我儿是“品质优良的好孩子。现在参加工作,历练几年了,还是没变化,不变通不圆滑,老话就是“很没眼力见儿”。思想单纯却心态老成,活的一点儿也不邀进,我都有点奇怪,身处这花花世界,他竟然能够做到不屑名利不慕虚荣,不攀不比,一直活在“自己的桃花园”里!
现在想想,原来我才是培育懒虫的高手导师,在我制造的环境里长期浸泽,想不成为懒虫恐怕都超级艰难吧?
其实不用谆谆诱导,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就秉承了父母的思想品性。
孩子,不,应该说我们人类,是天性聪慧的,有着超级的悟性和耐力,对于孩子来说,长期的浸泽比专业的训导更有作用。
但领悟能力是不是也有个体差异?不信,把不同的孩子放在相同的环境里成长,结果会是各种出其不意!
所以人们常说:龙生九子,各不相同。一样的家庭父母,一样的学校老师,会教出不同的孩子。
哈哈,想到此,姐的自责又变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