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去关注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往往能找到答案——这正是写下来,理清内在的心理诉求的好玩之处。
《原则》一书中,瑞提到,在公司运营过程中,他遇到的人事管理问题:
同事提议带他出去吃饭,并“就瑞如何影响员工和公司士气,给他一个反馈”,在他做得不好的方面,他们使用了一连串形容词:瑞有时候对员工的言辞或对待方式会让员工感觉到自己不能胜任工作,可有可无,被羞辱,不堪重负,被蔑视,被压迫,或者产生其他不好的感觉。在瑞有压力时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会升高。在这些时候,瑞对他人的言辞和行为会造成对他的敌意并留下持久的印象。
这很让瑞感觉到痛苦,试想一位感觉自己很真诚,内心充满善意的人,得到这样负面的不可思议的评价的时候,会很崩溃吧。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这样,既自我感觉良好,又急不可耐希望对方三言两语理解自己,不管是老板也好,同事也好,朋友也好,都难免这样,于是我们觉得,人际关系太难相处了,人太复杂了,人不知好歹,等等等等,把这一切问题都归于他人。
我前两天刚发出自己的困惑之声,现在想想,还真是,我做事方式,往往不愿意多做解释,以为对方总应该看得懂,表现得不耐烦,也不好好沟通,这样怎么会有好的结果?
哪怕父母子女之间,光顾着追求结果,不去梳理过程,又怎么能有愉快的交流?
和我关系密切的人理解我,不讨厌我,有时甚至喜欢我,而那些与我联系不太密切的人被我的直率冒犯。很明显,我需要加深对别人的理解,别人也需要加深对我的理解。之后我意识到,在人际关系中,人们应当把各自的相处原则说得极为清楚,这至关重要。
很显然,花费一些你以为宝贵的时间,事先进行良好的沟通,告诉对方你为什么会这样做,有时候可能会麻烦一点,但这很大程度避免了后续的工作的不顺利。
不管是人际,朋友,同事,还是工作对象,都一样。
理解你的人愿意接纳你,每个人都如此。所以也不需要过分为人际所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