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觉得弟弟好笨啊。明明幼儿园都讲过,但他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想和他一起玩了。”
我听见8岁的侄女在和我姐姐抱怨。
6岁的侄子确实表现的没有8岁的侄女伶俐,每天都懒懒散散的,有点“笨笨的”;不爱动脑筋,遇事总是逃避;房间总是乱糟糟的,妈妈跟在屁股后面收拾都来不及。
我姐姐却觉得没什么,孩子太小了,等长大应该就好了。
其实并不是,有些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聪明伶俐,有些孩子甚至可能连话都说不明白。这就是孩子思维能力不同所产生的差异。思维能力要从小培养,年纪小的时候或许与同龄人的差距还不明显,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差距将越来越明显。所以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就一起来看看这本《八大逻辑图》吧。
作者沈红亮是英国博赞中心的认证讲师,思维导图创始人东尼·博赞先生的亲传弟子。她拥有多年的思维导图研究经验,通过出书、授课等方式帮助很多人厘清思维难题。
《八大逻辑图》是专门用来教孩子的思维导图,更具有趣味性。书中共有八种思维导图,能够解决孩子的思维困难,让孩子爱上动脑,理清小脑袋。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01 圆圈图——解决孩子大脑卡壳的问题
首先我们来看看圆圈图,这是一个很好打开孩子思维的逻辑图,也是最简单的逻辑图。
它的画法很简单,只需要两个圆,一个大圆,一个小圆,大圆套住小圆就可以啦。在完成圆圈图的同时也是一个寓教于乐的过程,妈妈可以引导孩子去展开联想和想象。
例如,周末要带孩子去踏青,那就先来个小游戏——画一副圆圈图。将春天写在中间的小圆圈里,然后开始发散思维。想到春天就首先能想到的就是绿色的小草,那就将小草画到两个圆圈中间的地方。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加入到游戏中。当孩子联想到几个事物之后或许会停滞,那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引导孩子。尽量多角度去思考,让内容更加丰富。结束联想后可以完善圆圈图,让它更加的美观。与此同时表扬孩子,让他更有成就感,以后更愿意去思考。
通过这个简单的圆圈图,孩子在画画写写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动了他的小脑袋并且有了动手能力。这个小游戏在生活中运用能够增加孩子的观察能力,让孩子更加关注生活中的事物。运用到学习中也很有趣,可以在小圆圈中写“口”,让孩子总结学到的偏旁为“口”的字。
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让孩子学会思考,遇到问题也能自己想办法。
圆圈图固然好用,但只适合对某一样事物的联想和想象,解决孩子大脑卡壳的问题。那遇到相似的、容易混淆的东西时,又有什么好办法呢?
02 双气泡图——对比相似事物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双气泡图,这个逻辑图可以帮助孩子对比相似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掌握易混淆的知识点。
双气泡图的画法也很简单,首先先画两个大圆,大圆中间写相似事物。在大圆中间画几个小圆,用线将每一个小圆分别和两个大圆相连,小圆内写两件事物相同的特点。最后在每一个大圆的两边再多画几个小圆,只与相近的大圆相连,这部分的小圆里写不同于另一个事物的不同点。
例如,你想知道自己和老公在孩子的眼里是怎么样的,那就分别将爸爸和妈妈写在大圆里。引导孩子思考,爸爸和妈妈有什么共同点。比如都很聪明、都很正直、都爱玩手机,那就将这三点写在中间与两个大圆都相连的小圆里。再分开思考爸爸和妈妈有什么不同点,比如爸爸很胖,那就将“胖”写在“爸爸”这个大圆的一侧;妈妈很瘦,就把“瘦”写在“妈妈”这个大圆的另一侧。通过这个双气泡图的绘画,你就能够很清楚的知道在孩子的眼里,你们是怎样的妈妈和爸爸。
同样,气泡图也可以用在学习中,将相似的知识点分别画在两个大圆里。、再分别思考他们的相同和不同点,以此就能够很好的分清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了。
03 树形图——解决思维混乱的问题
最后,再为大家介绍树形图。孩子的房间特别乱,他也不知道怎么去收拾,那就来看看树形图。这个图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分类,解决思维混乱问题。
树形图的画法同样很简单,最上面写大主题,接下来就像画树根一样,分别写出类别1、2、3,每个类别再继续分下去。
让孩子整理房间里的书,书就是大主题,接下来可以将书分为几类,比如绘本、漫画、古文和诗词、名著这四类。接下来将书名分写到这四类里,最后开始动手整理书籍。将相同类型的书放到同一个地方,方便以后阅读。这个过程培养了孩子分类思维能力,让孩子做事情更加有逻辑。
树形图同样可以运用到学习中,将暑假作业进行分类,分为语文、数学、英语,分别写下这几门课都有什么作业,写玩了就打勾,可以很清晰的了解有什么作业,哪些已经做好了。这个过程让孩子拥有分类思维的同时也能让孩子合理安排时间。
04 尾声
这三种逻辑图可以在生活中运用更能够在学习中运用。运用到生活中能够让孩子更加关注到生活中的细节,注重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到学习中,孩子通过圆圈图,可以展开联想将知识点融汇贯通;通过气泡图,可以将易混淆的知识点分清;通过树状图能够将知识点分类,相同题型运用相同解题思路,解题方法。
说了这么多,其实也只是这本书的冰山一角,要想让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