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初次尝试,都伴随着试探和不安,孩子的社交需求,也往往伴随着交往敏感一起到来。他们渴望朋友,但如何开始和同龄人交往,怎么表达自己的需求,怎么倾听他人的需求,怎么用行为表达关爱……孩子们毫无头绪。短短的人生阅历,不可能让孩子在“交朋友”这件事上自学成才。
其实,婴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不断的交往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在生活中,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就是宝宝们最好的社交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场景去帮助婴幼儿寻找伙伴,鼓励他们多结交朋友。
比如,外出户外活动时,让宝宝自己找好朋友手拉手排队;在食物分享活动时,让他们自由交流:“你吃的是什么?”“哇,真好吃!”
此外,玩具也是很好的交往资源,鼓励孩子们分享玩具,并在活动中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的孩子,促进婴幼儿间建立起平等友爱的关系,培养婴幼儿人际关系的积极情感。
还可以发起“怎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你拿了同伴的玩具时应该怎样说?”等话题,引导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体验交往的乐趣,同伴间的交往在自然而然中建立。
在婴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时间。同时,游戏本身具有趣味性、灵活性和社会性的特点,通过积极运用游戏活动能让孩子们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也能增强交往能力,使孩子在游戏中体会同伴交往的合作,探索出交往的技能。
比如,在音乐游戏《碰一碰》中引导婴幼儿自由去找到朋友,并商量碰的部位,达成共识,然后进行游戏,通过活动使双方相互了解,形成友谊。又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扮厨师的可乐,平时从不主动与人交流,但在游戏情境中,作为一名厨师,他能够主动问同伴想吃什么?认真地为客人做饭,热情地给客人送餐……通过游戏,不仅能使婴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还能培养婴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大大提高了婴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婴幼儿的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小朋友间的争执是再常见不过的一件事。争吵源于他们已产生自我意识,开始想突出自己。有了和伙伴争吵的过程,才有掌握更多交往技能的机会,有机会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会意识到,要想和同伴友好相处,不能只考虑自己的需要,还应该考虑同伴的需要。
面对孩子之间的争执,我们要正确掌握其冲突实质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婴幼儿常常在争吵中获得知识:不是所有的东西自己喜欢就可以得到,别人的就要借;有些事只要好好地说,就会解决,玩具是可以大家一起玩的。
对婴幼儿来说,进入集体生活中最主要的接触者就是同伴,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与同伴的一种平等、独立、自愿结合、互助互惠横向的友好关系,婴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有利于他们形成自尊、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