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平:我如何成功投资股票?十年百倍
即使是号称很有企业经验的本人,也是在经受很多挫折之后,才觉得自己对投资的理解比较好了。
投机和投资很大区别就是:你是在动用大笔钱还是小笔钱;其二,当股价下跌时,投机和投资的态度正好相反,投资者看到股价下跌,往往很开心,因为还有机会可以买到更便宜的东西,而投机者想的是这公司肯定是出什么事情了,赶赶紧走人。
一、做看得懂的公司,不懂不做
我问过巴菲特在投资中不可以做的事情是什么,他告诉我说:不做空,不借钱,最重要的是不要做不懂的东西。这些年,我在投资里亏掉的美金数以亿计,每一笔都是违背老巴教导的情况下亏的,而赚到的大钱也都是在自己真正懂的地方赚的。老巴成功的秘诀是他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归根到底,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无论你看懂的是长久还是变化,只要是真懂,便宜时就是好机会。我有时也这么说:投资很简单,不懂不做。但要能搞懂企业,就算看一吨的书也不一定行,投资简单,但不容易!对投资,我想来想去,总觉得只有一样东西最简单,就是当你买一个股票时,你一定是认为你在买这家公司,你可能拿在手里10年,20年,有这种想法后就容易判断很多。这句话要真正理解,要思考:别人有没办法超越它?它是否是独一无二的东西!
作为刚出道的学生,书上的东西可能知道的很多,但融到骨子里还需要吃很多亏后,才行。所以,如果你马上投入投资行业,最重要的是要保守啊,别因为一个错误就再也爬不起来了。这里唯一我可以保证的是,你肯定会犯错误的。
投资最重要的是投在你真正懂的东西上,这句话的潜台词是投在你真正认为会赚钱的地方(公司)。我对所谓赚钱的定义是:回报比长期比无风险债券高。一个人是否了解一个公司能否赚钱,和他的学历并没有必然的关系,虽然学历高的人一般学习的能力会强些,但学校并不教如何投资,因为真正懂投资的都很难在学校任教,不然投资大师就该是些教授了。不过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很多最基本的东西,比如如何做财务分析等等,这些对了解投资目标会很有帮助。
无论学历高低,一个人总会懂些什么,而你懂的东西可能有一天会让你发现机会,我自己抓住的机会也好像和学历没什么必然的联系。比如我们能在网易上赚到100多倍,是因为我在做小霸王时就有了很多对游戏的理解,这种理解学校是不会教的,书上也没有,财报里也看不出来。我也曾试图告诉别人我的理解,结果发现好难。又比如我当时敢重手买GE,是因为作为企业经营者,我们跟踪GE的企业文化很多年,我从心底认为GE是家伟大的公司。
我的很多成功的投资,好象行业根本不搭界,但是对我来说是相关的,就是因为我能够搞懂它,知道管理层是否在胡说八道,企业是否有一个好的机制,竞争对手是否比他强很多,三五年内他会胜出对手的地方在哪里……无非就是这些东西,看懂了,你就投。比如我也曾赚过松下股票的钱,7块钱买的,涨到20多块卖了,放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就是因为我是做这行,我做企业的很多理念来自于松下,我也拜访过他们公司,也知道他们的缺点和优点,觉得这个公司不可能再低于7块了,而20块让我觉得可买可不买、可卖可不卖。所以,你作的投资都是跟你过去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你能搞懂的东西有很大的关系。
不懂不做,比如Google,巴菲特也没买,因为他对这个生意不了解,不了解没有赚到钱是正常的,没有什么好后悔的,如果你不了解也敢投,第一你也守不了那么久,80块买的,可能100块、120块也就卖了,其实你也赚不了钱;其次如果你四处这么做,可能早就亏光了。正因为没有在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和企业身上赚到钱,说明你犯的错误少。
我始终没完全搞懂银行的业务的风险到底在哪儿,美国的一些大银行隔个10年8年就来一次大动荡,还没明白是怎么回事。索罗斯的东西不好学,至少像我这样的一般人很难学会。老巴的东西好学,懂的马上就懂了,不懂的看看最上面那一句话。巴菲特有很多保险和金融的投资,我基本没有,因为我还不懂,总觉得不踏实。我投了一些和internet相关的公司,巴菲特没投过,因为他不懂。他认为可口可乐是人们必喝的,我认为游戏是人们必玩的。航空公司还是不碰为好,航空公司的产品难以做到差异化,没办法赚到钱,长期来讲没投资价值。
任何人要买的话,必须自己明白自己在干什么,不然你睡不好觉的。其实当我说一只股票有投资价值时,最希望有人来挑战,而不是跟进,我希望看到不同的观点,我投资不限于某个市场,主要取决于我是否有机会能搞懂。如果A股有便宜我又了解的股票的话,我也可以买,不过现在我不太了解A股。价值投资者买股票时总是假设,如果我有足够多的钱的话,我是否会把整个公司买下来。
我想再简单地把我目前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写一下:
1、买股票就是买公司。所以同样价钱下买的公司是不是上市公司并没有区别,上市只是给了退出的方便而已。
2、公司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买股票应该在公司股价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买,至于应该是40%还是50%(安全边际),还是其他数字则完全由投资人自己的机会成本情况来决定。3、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不是算法,是思维方式,不要企图拿计算器去算出来。当然,拿计算器算一下也没什么。
4、不懂不做(能力圈),是一个人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必要前提(不是充分的)。
5、“护城河”是用来判断公司内在价值的一个重要手段(不是唯一的)。
6、企业文化是“护城河”的重要部分。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很强企业文化的企业,可以有个很宽的“护城河”。
二、如何估值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好。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宜了,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用过计算器做估值。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宁要模糊的精确,也不要精确的模糊,很多人的估值就有点精确的模糊的意思,意思就是5分钟就能算明白的东西,一定要够便宜。我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自己觉得便宜才买,比方说我认为ge值20,我可能到15才开始买一点,但到10块以下就下手重很多了,重仓买到便宜股票是多少要些运气的,天天盯住股市时好像会比较难做到。我认真研究了网易,发现它股价跌到0.8美元的时候,公司还有每股2块多的现金,当然面临一个官司,也可能被摘牌,这里面有些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多做一些咨询。就官司的问题,我咨询了一些法律界人士,问类似的官司最可能的结果是什么,得到的结论是,后果不会很严重,因为他们的错误不是特别离谱,很重要的是,这家公司在运营上没有大问题,做足功课后,我基本上把我能动用的钱全部动用了,去买它的股票。敢大量买入网易的股票,最重要的是对企业花了足够的工夫,对公司、产品都有深刻了解。投资就是找到一个最好的公司,然后把你的钱投入进去。既然你认为最好,不把钱投到这样的公司里,而把钱投到不好的公司里,在逻辑上就是错乱的。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160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
三、选择一家好的公司,拿得住
无论什么时候卖都不要和买的成本联系起来。该卖的理由可能有很多,唯一不该用的理由就是“我已经赚钱了”,不然的话,就很容易把好不容易找到的好公司,在便宜的价钱就卖了(也会在亏钱时该卖的不卖。)。买的时候也一样,买的理由可以有很多,但这只股票曾经到过什么价位,最好不要作为你买的理由。我的判断标准就是价值,这也是我能拿住网易8-9年的道理,我最早买网易大概平均价在1块左右(相当于现在0.25),大部分卖的价钱大约在30-35(现在价)左右。在持有的这8年到9年当中,我可能每天都会被卖价所诱惑,我就是用这个道理抵抗住诱惑的(其实中间也买卖过一些,但是很小一部分),我卖的理由是需要换GE和Yahoo。我会一直保留一些网易的股票的。
我从头到尾真正投资过的公司最多五六家,卖掉了一些,我持有的公司一般在三家左右。巴菲特的哈撒韦一千多亿美元市值,也才投十来家。我不怕集中,我不是一般的集中,我是绝对的集中。封仓10年是个很好的思路,选股时就该这么想,但我不知道我会不会持有苹果10年或以上,实际上我买股票时还真没有想过要拿多少年。我一般会给我买的股票定个大概的价钱,比如买GE时我就认为GE至少值20块,但我确实没想过要多少年才会到。
apple还有不少特别厉害的地方,比如:品种单一,所以效率高,质量一致性好,成本低,库存好管理等等。我从做小霸王是就追求品种单一,特别知道单一的好处和难度,这个行业里明白这一点并有意识去做的不多,我们现在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比较一下诺基亚,你就马上能明白品种单一的好处和难度了,诺基亚需要用很多品种才能做到消费者导向,而苹果用一个品种就做到了,这里面功夫差很多啊。做产品和市场,往往喜欢很多品种,好处用于不同细分市场,用于上下夹攻对手的品种,坏处搞一大堆库存,品质不好控制。单一品种需要很好的功力---把产品做到极致,难啊,因为难,大部分人喜欢多品种。
巴菲特追求的是产品很难发生变化的公司,所以他买了后就可以长久持有,但他也说过,如果你能看懂变化,你将会赚到大钱。他说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学会付高一点的价格去买未来成长性好的公司,据说芒格帮了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