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说说“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
这个是我最近一直比较关注的话题,家有小学生,一直对中小学阅读状态很担忧。”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一进入我的视野,好像与我内心一直思考的观点不谋而合了,所以会有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资料入眼中来。
同时,最近读了彭小六《洋葱阅读法》,对于碎片阅读有了一定的了解,对于这个”整本书阅读“这个概念,想从我的碎片阅读中把它给锚定下来,让我对此有更清楚的认知。
“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改的趋势,尤其是这两年语文开始实行部编统一教材,新语文教材部主主编温儒敏说:“阅读教学改得多,包括名著导读,创新最重要转折是专治不读书,少读书,重视读书方法、习惯。……只读教材远远不够。”
近年各地出现的各种教育机构阅读书房,中小学教师关于整本书阅读课型的探索和实践,“整本书阅读”被推上了新的高度。“整本书阅读”对应的概念,就是我们一直以来语文教材的编写方式“文选型教材”的阅读。两种阅读,个人认为在教育目标本没有什么大的分歧,文选型的教材,本意也应该是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更多的向学生展开不同的题材,文体,作者,以及文学风格,让学生通过文选型教材这扇小窗的打开,进而深窥堂奥,去根据自己的阅读的兴趣更深入地了解不同的文学世界。
只是在实际的教学体制内,有高考这个大棒指挥下,文选型教材的局限性比其原本的开放性体现得更明显。回想以往的语文学习中,我们小心翼翼地从一单篇文章中,一个字一个字抠出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情感态度,不敢把时间放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年级越高越严重,语言文化的学习变得索然无趣,在语文中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文学的感受能力没有建立起来,何谈由阅读带来的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何谈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进而就是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形成的不容乐观的社会阅读状态。
“整本书阅读”的提出,即是针对文选型教材的局限性,去做出尝试和突破,但其最终的落脚点其实跟文选型教材是一致的,都是要基于学生的阅读兴趣,只是整本书阅读,对于阅读兴趣的激发,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更加强调和尊重学生主体性。
其次,碎片化阅读和思维往往会带来看问题的片面角度,思维的绝对化。整本书阅读,能够很好的抵消这种碎片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够培养全面、系统、辩证思考模式。
再次,整本书阅读提到学生阅读注意力的集中,与浅阅读、功利阅读理解保持一定的距度,真正能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去享受读书带来的情感体验。
整本书阅读,单纯通过学校课堂内是很难实现的,尤其是年级越低的学生,在阅读方法、知识积累层面还达不到整本书阅读的应有的效果。但是通过课堂规划整本书阅读,也能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引导,在这一点上,是课内整本书阅读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