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是五月,但阵雨过后,气温又有所下降。醒来时天还没有大亮,于是继续看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
谁能想到,年仅二十六岁的贝多芬就承受着耳聋的折磨!而他全部的作品却都是耳聋后写的。好几年,他瞒着人家,独自守着这个可怕秘密。直到一八〇一年,他绝望地告诉他的两个朋友:我聋了。他哀叹道:“我竟是上帝最可怜的造物......隐忍!多伤心的避难所!然而这是我唯一的出路。”但是他的所有作品并非都带着忧郁的情绪,而有的作品,如《第一交响乐》,反而反映着一种青年人的天真。贝多芬太需要欢乐了,当现实的人生没有欢乐的时候,他只能靠自己来创造磨难,他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肉体的痛苦如果说还可以承受的话,精神的痛苦却更难消受。一八〇一年,贝多芬热恋琪丽哀太,但他因为自己的残废和境况的艰难而无法娶她。但命运之神并没有攫取这颗高昂的头颅。他的坚毅的天性战胜了磨难。贝多芬渴望幸福,生命的顽强的意志使得他像拿破仑,永不屈服。你看他飞扬的银灰的头发,倒竖的眉毛,坚毅的眼神,绷紧的嘴唇,和面部为了某一种力量而集中起来的紧张的肌肉,那种坚决和斗志,像英雄拜伦。
但是欧洲的时尚把贝多芬视为“迂腐”。
他孤独了。“没有朋友,孤零零地在这个世界上。”他在笔记上写到。
一八一五年,耳朵完全聋了。
“哦神哪!救救我罢!你瞧,我被全人类遗弃,因为我不愿和不义妥协。”
但,贝多芬最终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自己的命运。
“永远把一切人类的愚昧为你的艺术去牺牲!艺术,这是高于一切的上帝!”
伟大的灵魂都是孤独的。孤独像毒蛇,缠绕着这些高贵的灵魂。孟子讲:“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就是让他受尽折磨。
鲁迅在发表《狂人日记》之前还抄了十年的古碑。
贝多芬在给他的朋友李区诺斯基的一节音符就是写着:孤独,孤独,孤独。可以说,孤独是人的常态。人只有在孤独中才能体会到人世的悲凉、温暖的可贵。《卖火柴的小女孩》只有一个人在街头,才梦见奶奶。麦家在投稿17次被退稿后,第18次才得以发表他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解密》。JK罗琳的《哈利波特》也是在被拒12次后才得以发表。小王子一个人在沙漠里才体会到天上各个星球有趣之处。还有司马迁呢,遭受了极刑,但忍辱负重,最终在屈辱和孤独中完成了史学大著《史记》,终不负父亲重托,终不负那些在历史的荒城古道中差不多被掩埋的侠士名士。
我们这些平常人,还有什么值得去炫耀我们的痛苦和屈辱的呢?首先唯有放开,其次正视现状,再努力奋斗,去改变去实现。哀叹和埋怨是最愚蠢和最无用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