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天下(1489)杭州六和塔


    杭州六和塔是我迄今为止所见到的最壮观的古塔。它位于钱塘江畔的月轮山上,北宋时期为镇江潮而建,取佛教中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的“六和敬”之意。其高60米,外面为八角十三层形制,檐下悬有100余只铁铃,风过铎鸣,恍若潮声掠空一般。

    让我喜出望外的是,六和塔可以登顶,还能到外廊观景。沿着螺旋形的楼梯即可逐层高攀,其内部实为七层,清乾隆帝曾两度登塔,并为每层题字,分别是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扶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都十分贴切,而又佛意浓郁,妙趣横生。

    登临第七层,我凭栏远眺,钱塘江逶迤天边,一桥飞架南北,百舸争流东西,天空水阔,地翠林稠,让人心旷神怡,宠辱谐忘。而我不禁联想到《水浒传》里的一些桥段。

    梁山好汉被诏安后,前去征讨方腊,得胜班师途中宋江劝鲁智深还俗做官,花和尚言说:“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他便打算在六和塔下安度余生。半年后,鲁智深听得外面战鼓震天响,以为有敌来袭,便起身准备迎战,出门后方知是潮信之音。他忽然想起师父早年的叮嘱:“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于是从容坐化圆寂。

    鲁智深的归宿看似与“六和”中的“利同均”不符,他在打败叛军最为辉煌的时期选择了激流勇退,而不是博取名利,但他的结局与宋江等人后来被朝廷所毒害要圆满得多。所谓的“六和”也只是相对而言吧,会因人而异,这从民国时期的一场盛大婚礼也可窥见一斑。

    1936年,三对明星在六和塔下喜结连理,其中就有唐纳与蓝苹,他们大概是想取“和合”之吉意,婚礼场面异常热闹,大佬云集,百年好合、白头偕老等祝福之语不绝于耳。然而仅过了36天,蓝苹便不辞而别,唐、蓝决裂,第二年蓝苹投奔延安,化名江青。

    其实六和塔从来没有镇住过钱塘潮,最终还是靠水利工程化解了潮水的危害,所谓的六和也只是佛家约束信徒的规矩而已,岂能普适天下?身、口、意、戒、利、见之和在人不在佛,在心不在塔。求之弥多,心境愈烦,诸事难遂,寡欲为塔,断舍以循,淡利简交,则天顺人和。

    2025.6.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两句土匪黑话,前者的意思是地方上的小头目再厉害,也得听皇帝的,后者则指兴建佛塔...
    石岩磊简书阅读 251评论 3 9
  • 【九洲芳文.F】 在杭州小住七日,有一天我和爱人,慕名去游览钱塘江边的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和六和塔。 下车之后,沿着江...
    心之划所系阅读 1,973评论 29 81
  • 鲁智深、武松、林冲都是《水浒传》中描写得最鲜活的人物,三个人的人生大幕从不同的地方拉开,却都是在杭州六和寺落下的,...
    山茅阅读 96评论 0 1
  • 今天和家人一起去了钱塘江边,天气晴朗,但冬天的阳光没有温度,江边风不大,但也吹得人脸和耳朵生疼。这个时候没多少人在...
    星希言阅读 133评论 0 2
  • 我们去六和塔玩,先去参观了山脚处的吴山明美术馆,里面展览了一些她生平的字画,无论是战争时期的战士、还是有钱人家的大...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阅读 148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