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对话生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中期总结会在吴校的精彩深入分享中落下帷幕。无论是发言的组长,还是参与的小伙伴们,无疑都会有一种心潮澎湃之感。
随着寒假假期的即将结束,我们原以为千难万难的项目化学习设计也都初具“规模”,形成了各个小组的特色体系。
回想当初,PBL是什么、讲什么都不懂的我们,摸着石头一路走了过来,不能说已经跨越“河流”,但是我们做到了“先做再说”,将所学所听的知识应用到了项目设计中,这份勇气、干劲,或许还有一些魄力,都是在以往的学习中少有的。自然成就感油然而生,心潮的汹涌和激动心照不宣!
学习
在各位组长的分享中,我听到最多的是学习,从输入到输出的一个学习闭环:阅读书籍,深入理论,反思探讨,不断修正,然后继续阅读书籍……
没有深入的、立体式、多角度的学习,我们都只能望着项目“兴叹”。如果遇到难题而退缩,没有相互的激励和督促,学习也只能是人人心知肚明的正确的一种提升途径,一个概念,一个想法。
这不由得让人想到“社群化学习”,“由‘人’到‘众’,由‘独创’到‘众创’,由一人‘布道’到众人‘取经’,社群学习实现的不仅是学习者数量的变化、学习空间的移动性,更实现了个人成长到群体发展的跨越”,这段话说得太精辟了!
除此以外,我还想到了“学习区”。我们习惯于“舒适区”的学习,每天都不断重复着“我知道的”“我擅长的”“我能做到的”大量已知已会的知识,在原地固步自封,不求向外。而对于那些稍显难度,需要跨一步或者多步,脱离自己的安全区域,甚至会“跌倒”需要付出毅力耐心恒心,探索一些未知的知识领域的学习,我们都持着太多的偏见和自以为是。
在这样一个高密度、自选择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太“拘谨”了,总是把视野放在一个圈定的范围之内,不能链接更多有效资源为我所用,为我所学。直到学习的后半段才猛然惊醒,我是学习的主体,所有的学习都是以人以我的方式呈环状展开,急需解决的问题要大量阅读相关的资料、课程,高度专注,力求透彻!
在这次学习中,对于理论方面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攻克,首先胆怯之心摈除。理论的书籍绝非想象中的那么诘屈聱牙,深入进去会有一种成就之乐,尤其在读懂一个概念或者一段晦涩的理论之后。
碰撞
小组内的碰撞火花四溢,小组外的碰撞更是“牛气冲天”,形成一片“火树银花”之态!每一组都精彩纷呈,让每一个人看到了可能,看到了无限的可能,看到了意想不到的可能。
没有什么不可能,不信来看看组长们的精彩汇报展示:
我只能说“牛”,真的太牛了。
再启程
这次项目化课程设计只是一个开始,无论我是否能继续加入到互加今后的课程学习中,我依然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学习的开始,挑战的开始,成长的开始。刘欣老师说,我们一直在教育的路途中修行,是的,没有终点,起点一直都在前。
再启程,再出发,不用在寻找,上路做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