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钻石途径系列之一 :内在的探索》
作者:阿玛斯[A.H.Almaas]
译者:胡因梦
出版社: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
1 概述
每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希望能得到幸福快乐,但遗憾的是,生活从来都不尽如人意,痛苦、悲伤、愤怒、沮丧这些负面情绪就像路灯下映照出的影子,和你如影随行,你越是想摆脱就越是无力。长久以来,无论是科学还是宗教,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人们解脱痛苦,得到幸福。
内在探索的方式相较其他方法明显的优点在于,它解决情绪问题的手段非常独特和彻底。独特是指它不再用一种与情绪对抗抵制的管理方式,而恰恰是借着这些负面情绪的出现探索清楚心里面的问题;彻底是指通这样对问题的探索,透彻地修通和疗愈它们,并最终达到喜悦幸福的状态。它从内观、禅宗等东方的古典智慧里吸收了很多精华,非常适合我们去学习掌握,对于改善每个人情绪,提升幸福感都有明显的效果。
提出这个理论的是超个人心理学家阿玛斯,他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心灵导师之一,他一直致力于研究并发展这个理论,学员遍及全世界各个角落。他发现摆脱痛苦的秘诀不在于如何改变外在,而是将注意力放在我们自身中如同钻石般璀璨无比的内在,这项工作也使他成为了现代心理学划时代运动的先驱。阿玛斯将毕生的研究都奉献给了这项任务,他从心理学和咨询中汲取了大量经验,提倡人们用主动的态度去对自身的痛苦情绪进行观察,然后深入探索,改善生活,得到快乐。
因为我们的人生中充满着各式各样的痛苦,才会涉及到对痛苦的解脱,也就是佛法里常说的“离苦”,也就是脱离苦难。阿玛斯认为,我们之所以会经常感到不幸福、不快乐是因为在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斗争、令人产生痛苦感和无意义感的事情,我们总习惯用很多无效的方法去应对,比如让自己忙碌起来以转移注意力,不去面对;或者去迎合外界的需求,讨好爱人或上司,来证明自己的价值。但是这些方法无异于南辕北辙,等于把劲儿使错了方向,并不能真正的解决痛苦。
假装看不见痛苦的做法只会让痛苦从其他缝隙里冒出来,要么工作状态不佳,连连出错,要么噩梦不断,身体状态报警;而迎合外界来获取认同,虽然会让人得到短暂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但因为你把自己的快乐与否寄托在外界对你的回应上,你会因为外界不按照你希望的方式回应你,或者不稳定地回应你而变得更加委屈难过,所以痛苦不但没有被解决,反而又增加了一层新的痛苦。
阿玛斯提出,面对痛苦,人们不应该回避,更不应该将期待投向外界,而是应该向内探索,从内心找到解脱痛苦的钥匙。他认为,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都有很大的能量,因为曾经受到过创伤引起的恐惧和不安,我们在内心建起了一道道屏障以来保护自己,但这些屏障同时也“封印”了我们的生命力。所以我们应该向内走,打开这些屏障,看见自己的创伤,疗愈它们,使它们成为滋养的养料,我们就能获得源源不尽的生命力和治愈力。
那么要怎么做到内在的探索呢?阿玛斯认为,首先要接纳自己的痛苦,不排斥痛苦,和情绪呆在一起,去观察它们,理解它们,然后从中间找到自己痛苦的本质和根源。在找到一个答案之后,你的状态就会变得更加清晰和稳定,内心的能量就能够变得不再混乱无序,这样我们才有机会去疏解和整理心里真实的需求和愿望是什么,内心就会慢慢得到成长,疗愈和解放。
《内在的探索》这本书就像一艘稳稳前行的小舟,带你穿过生活中表面的喜怒哀乐、悲酸痛苦,一路探索到你最深的生命力,并把它挖掘并发挥出来。如果把人比做一个星球的话,内在的探索就是穿过地表和地幔,一直往下深入,直抵地心的旅程。
通过这样一层层不断深入挖掘之后,我们会看到内心深处原本就存在的珍贵品质和巨大能量,接下来我们就会触到内心深处那个最直接的那个生命力,看懂那个生命力的呼唤是什么。你一旦体验到了爱,活力,喜悦,信任,你就更多地和生命原本的力量链接起来了,然后你就会感受到内心生发出了一种深深的相信自已和相信世界的一种力量,这会完全改变你的精神状态,让你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就像一个流浪的人终于回到了家里,被四面八方涌来的幸福包围着、笼罩着。
2 观察情绪
好,前面讲了这么多,那么内在的探索,到底应该如何开始呢?这条被阿玛斯称为“钻石途径”的路径,有三个具体步骤:一是面对痛苦,先不急于发火或者逃避,而是转向自我,直接观察自己的情绪;二是看见自己内心的创伤,明确它们对我们产生的影响;三是重新联结到内心的美好品质,获得幸福感。
首先,第一步我们要面对痛苦,停止行动,向内观察自己。这个过程是说,面对痛苦,人们应该打破旧有应对模式的过程,我们需要暂停平时那些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反应方式,尝试用另外一种做法来面对痛苦或冲突。我们要把情绪的主动权抢回来,变成自己可以操控,不再指望外界的人或者事给我们带来快乐。那么怎么做才能使我们不再用旧有的模式,来应对情绪和痛苦呢?
我们需要在脑中先树立两个念头:首先你必须彻底放弃趋乐避苦的念头,其次是用不加任何评判和解释的态度和你的情绪待在一起。
“趋乐避苦”是人的一种自动化反应,比如当你受到别人的攻击而愤怒时,希望能马上还击,用非常强烈的话反驳回去。当你沮丧失落时,你希望立刻得到赞美和鼓励,让自己重新获良好的感受,当你觉得自己不可爱时,希望能找一个觉得你很可爱的人来好好地爱你。
放弃趋乐避苦的念头,是指对当下冒出来的情绪保持觉察,当你想要立刻逃开它,或者消灭它的时候,试着去理解它。现在,当你感受到痛苦时,你需要停止逃开痛苦,只单纯地对当下的情绪保持觉察。我知道,当你什么也不做的时候,你会感到一种剧烈的疼痛感,但是慢慢你会发现,当你把注意力放在感受上,痛苦自己就慢慢消退了。
痛苦其实是一种信号,里面藏着通往真正的幸福的路径。比如说,有一对伴侣因为一点小事儿吵架了。女孩气急败坏地准备给自己的父母打电话诉苦,男孩立刻非常愤怒,马上要通过暴力的方式抢下女孩的电话。女孩也因为男孩的疯狂举动吓了一跳,产生了更强烈的对抗。如果他们不向内看,这次争执只会让他们都觉得对对方非常失望,甚至两个人可能因此慢慢疏远,分开。但是如果能在情绪涌出的时候,两个人按一按暂停键,那个急于打电话求助的女孩可能会体验到,自己是害怕冲突,因为内心巨大的孤独和无助感而想要求助,而愤怒的男孩则发现他的愤怒是由于他太害怕失去女孩。愤怒指向他人,却伤害自己,如果向内探索,则可以找到解开冲突的方法,甚至让两个人更亲近。
接下来,我们来讲讲第二个关键因素,不加任何评判和解释地和你的情绪待在一起。简单地说,就是不要对自己产生的任何情绪说对错,不要拿一个标尺来批评自己这样做是对的,那样做是错的,收回这些二元判断,只是很客观地看待他们。
举个例子,很多丈夫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老婆和妈妈非常多争吵,丈夫非常焦急,他想要解决她们之间的矛盾却又无能为力,就对她们两个都很愤怒。但当他愤怒的时候,他又不敢表达,因为他对自己的愤怒有评判,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对自己的母亲生气,因为她很爱自己,也觉得自己不该对妻子生气,因为妻子经常是为了他跟母亲争吵。于是他很愤怒,他又不接受自己的愤怒,长久以往他反而成了这个家里最痛苦的人。
其实,如果他不抵抗这种愤怒,而是让自己感受那种愤怒,甚至是向妻子和母亲表达出来,三个人就可以坐下来讨论一下这个局面,然后找到一些平衡点,其实会帮助他更快地从愤怒和痛苦中走出来。而因为他对自己的评判,他就卡在他的愤怒里,被动的忍受着痛苦。
人们常常向外渴求接纳和爱,希望他人能认同自己。但却忘记了很多时候其实自己都不接纳自己。当你尝试着放下对自己的评判的时候,你会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就像是你拿了一盏橘黄色的小灯,用这盏灯的光芒照耀着自己的内心,这是一种没有侵犯感的温暖。这样的态度使我们感受了一种对自我深深的关怀,无需对抗,只是照亮他们就够了。这些负面情绪会随着我们对它的理解而渐渐烟消云散。面纱揭开,看到真相,那些曾经的创伤造成的坑洞浮现出来,我们就此打开了疗愈之门。
3 看见和修复创伤
然后,我们来谈内在探索的第二个步骤:看见内心的创伤,修复心理坑洞。我们早些年经受的创伤就如同早年在我们的精神上打下的坑洞,它们伤痕累累,我们需要走入这些过往的创伤,明确它们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才能从创伤的影响中走出来。
打个比方,好比我们自身本来是一个完整的圆球,自从脱离母亲,独立长大后,就开始不断地遭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这个圆球会被一次次的打上“坑洞”。这些“坑洞”大部分来自于童年,很多是创伤经验或与外在环境所造成的,比如你的父母没有重视你,他们对待你的方式使你觉得自己不重要,他们忽视你的根本价值,使你从来没有被看到或被认可,或者你的努力被别人诋毁嘲讽等等。
一般来说,“坑洞”的出现会对你产生两个重要的影响,一是会让你的内心产生一种无法被满足的匮乏和空虚感,二是造成情感上的隔离,也就是说内心情感的封闭,让你无法给予爱,也无法感受到爱。
我们先来讲讲匮乏和空虚感。创伤会打击你的自我,让你感到自己无论拥有多少能力、多少财富、生活多么努力,都无法成为一个足够好的人,甚至生活也是没有意义的。无意义感造成的恶性循环,会让人不断地用从外界获得的价值感来填满这个匮乏,这就是我们经常会想要别人的赞美,想要认可,想要成功,想要得到别人的爱的原因。当你有这样的愿望时,便意味着“坑洞”已经在干扰你了。无论你获得了多少赞美和认可,内心仍然是匮乏空虚的,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满足感。因为如果心里住着一个乞丐,无论你吃下多么丰盛的午餐,内心也还是饥饿的。
“坑洞”对你产生的第二个影响就是情感隔离。因为我们曾经被伤害、被拒绝或没有被重视,为了避免自己再次经历伤害,我们会开始钝化身体的某部分感觉,不再去感受。这样做虽然隔开了伤害,但也与外界隔绝开了,就像一只受过伤的蚌,为躲避外界的刺激,永远地关上了自己的壳。
如果一个人封闭起自己,他就无法接受到外界对他的爱,也无法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他永远是防御的,他会感到这个世界是冷漠的、孤独的,和他无关的。他将自己关在硬壳中,所以将爱付出给他人也是非常艰难的,他会避免爱上任何人,或者进入一段暴露自己的亲密关系中。如果在世界上人们没有建立有深刻关系的能力,就会成为一座座孤岛。在这种长期的封闭中,他的生命也会逐渐萎缩,失去原有的天赋和色彩,也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因此,觉察我们内心的坑洞,并且疗愈这些创伤是非常重要的。
内在的觉察有机会帮我们打开内心。《小王子》中有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本来非常喜欢画画,想长大当一名画家,他画了小蟒蛇整掉吞了一只大象的作品。然后就到处找人去欣赏,但是几乎所有大人都告诉他,不要画这些无聊的东西,要把精力用来好好学语文和科学。后来这个小男孩就放弃了画画,因为他觉得内心受伤了,没有人能懂他,于就收起了他的这份热情。长大后,他成了飞行员,当他的飞机出了问题,被迫降落在沙漠里之后。他遇到了小王子,小王子一眼看明白了他的画。在交流中,他的内心重新开始流动起来。他打开了自己,重新感受到了来自他人的爱,也由衷地给出了爱。
4 联结美好品质
最后,我们来谈谈第三个步骤:重新联结到内心的美好品质,获得幸福感。连接到内在的美好品质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事实上并没有这么复杂。与本体链接的要点在于,不带评判的观察自己,用接纳和理解关怀自己。当你用关照的状态去观察那些负面的情绪的时候,整个人就会安定下来,你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稳定感。你就会发现没有人剥夺过你任何东西,从来就没有什么东西消失过,也没有什么被抢走或折损,美好的品质和幸福的感觉一直都隐藏在你的内心深处,这就是本体。你会体验到一种无端欢喜的心情,即使没有外界的任何赞美声的时候,你也能从内心很好的赞美欣赏喜欢你自己。
大家听过骑驴找驴的那个故事吗?故事就是说我们四处去找驴,但最后发现其实就是自己一直在骑着驴。找到本体的过程,其实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当你把目光从路旁的风景收回来,回到自己的内在的时候,你会逐渐明白,哦,原来我一直有这个驴,我本身就能感觉到自己已经很好,内心满满地都是爱,这是连接到本体的感觉。
到底什么是我们的本体呢?我们的内在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阿玛斯认为,本体并不是一团具体的东西或状态,而是你核心最深处体验到的充沛的情感,比如爱、真诚、慈悲、好奇心、喜悦,它们就像钻石的不同切面,反射出了不同的颜色和光彩,体现出生命本身早已具有的圆满性。
本体的概念更像是本质,是万事万物的本质。你从一出生就完整的活在一个浑然天成的本体中,它是你一切活动的最真实的基础。举例来说,一棵桃树天然就会在春天长出叶子,开出桃花,当夏天来临,它渐渐地褪去花瓣,长出茂盛的叶子,在夏末或秋初结出丰硕的桃子,最后在秋天凋零败落变成冬天的枯枝。整个这一过程丝毫不需要费力,它做自己,就能流畅的完成这个过程,因为作为一颗桃树,这就是它的本体,它的本质。
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从婴儿到长大,本体开始被不同的身份所取代。孩子开始逐渐认可父母和周围的人对他期待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特质,慢慢形成了他自己的外在概念。这就很像是我们给自己穿上了各式各样的外衣,外衣的选择或穿着取决于你能够适应或取悦外界的程度,渐渐地,衣服就会长在自己身上。
比如说一个孩子很容易认为学习成绩好的自己是被认可的,于是那个奋发图强、争取上进、严于律己的自我形象就会被固定下来,形成他的人格。这样形成的外在人格其实是为了生存下来的一个工具。如果你错误地把这种工具当成了自我,心灵就会被扭曲,因为你真实的样子是不被接受的,你是注定要活在痛苦的黑暗中的。
痛苦让我们生活的无比煎熬,但同时痛苦中也有我们重新找到自我,找回本体的秘密路径。这要求我们在痛苦面前不闪躲不逃离,就停驻在这个感受里。去掉对自己的评判,不评判就不会和自己对抗,只是一种单纯的陪伴和关怀着自己。这是一种非常润物细无声的力量。
于是接下来,你将会明显的感受到有另外一个更大的自我,在关怀着那个曾经受伤的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你在举着一个发光体发热,照耀着一个曾经黯淡
冰冷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经受了很多创伤和隐藏的自我。当既定的思维模式,习惯的回应模式,对自我的错误认知开始慢慢融化,融化减少,与此同时,显露出来的就是你内心原本的需求和你原本的生命力,就这样人和本体就连接上了。
经过完成上面这些内在探索的过程,我们可以说顺着痛苦的指引,回归到了最初的美丽,我们去除了内心的所有障碍,融合在美好的本体之爱里。融合状态之后,我们内心的力量就会慢慢地发展起来,并由衷的体验到价值感和喜悦感,完整彻底地理解自己,看透所有的内心冲突,收获到一种真正宁静的幸福。
5 发展六大能力
上面我们说了向内探索的三大步骤,也就是面对痛苦、觉察内心的坑洞以及和本体的力量链接。阿玛斯认为,当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的本体,并且真的和本体完全连接的时候,我们就会活得非常快乐自在,获得完全的自由,并且在六个方面获得能力的成长,这六大能力分别是:信任感、价值感、奋斗的能力、做自己、好奇心以及慈悲与宽容心。
第一个信任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感,无论外在的环境如何变化,银行里的存款多少,你是不是都有一个自在、快乐、稳固的自我;第二个价值感呢,就是你是不是能够越来越认可自己的价值。不管外在的成就高还是低,他人喜欢你还是讨厌你,你都一天一天更接纳自己了。第三个,奋斗的能力,也是一种成熟的能力。当我们为自己设立一个目标,我们有能力去推动这个目标,去为自己的目标争取,即使外界的环境比较困难,但是也会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接下来我们比较具体的谈谈,做自己、好奇心以及慈悲与宽容心这三个能力。
你是否可以放心的,自由自在地做自己?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提出人的终身任务目标就是成为他自己。做自己其实是一件看起来最简单却是最难的事情。人从出生就带着自我的,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安全的成长环境,一个人就会不擅长做自己,但是特别擅长伪装自己,或者放弃做自己。我们在婴幼儿时期是很脆弱的,要依赖母亲。如果我们遇到了好的养育者,那么我们就被允许做自己,不会被惩罚,但是如果遇到了不太好的养育者,可能我们的需求就要顺着他们的节奏,要听他们的,要生存下来,就不得不妥协自己。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我们即使已经长大,已经可以不依赖他人,也会下意识的去寻找一个比较容易被讨好的“妈妈”,然后希望得到她的认可,这样才能感觉到安全。但是,如果我们一直需要通过别人依赖别人的认同和肯定,那就不可能做真正的自己,自己是一直被压抑的。而敢于做自己,就是你终于接触到本体的一个重要信号——你不再寄希望于外在的妈妈来决定你是安全还是危险,是饥饿还是吃饱了,你意识到做自己其实有巨大的价值,远胜于向外培养一个容易被讨好,不会离开你的代理妈妈。
那么,好奇心又是指什么呢?其实,好奇心就是一种生命力。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精神很棒的老人,他们的眼神中都带着一种孩童般的光芒,那种光芒就是对世界的好奇心。这种好奇心不止是指去接触新鲜的事物,了解最新的资讯,有最新鲜的体验,还指的是抛开内心“是非对错”的判断。不忙着追求快乐,只是单纯的提问,像个孩子一样去体验,活泼而专注的方式做事情,与人交往。“我对这件事是这样看,你怎么看呢?”“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你能谈谈吗?”这种喜悦是发自内心的,是活在当下的。这种彻底专注当下的状态,它本身就是一种解脱和喜悦,充满着活泼的生命力。我们会真正解放自己心和头脑,让我们内心时时都充盈着爱。
最后我们来讲讲,慈悲与宽容心。慈悲宽容的心是什么?一句话简单来说,就是放过别人,放过自己,放下世界。放过别人,在别人表现得不如我们意的时候,能够允许对方做自己,无论对方是脾气特别暴躁也好,还是对方没有办法给出很多的爱也好,还是对方性格比较难相处也好,能够像看一棵桃树一样去看待身边的人,接受他们自然的本质,自然的开花和凋谢的周期,放下控制和改造对方的执念。
而放过自己,则是允许自己。允许自己快乐,也允许自己痛苦,接受自己过往的创伤,造就了现在的自己。当你允许了痛苦之后,会发现自己也有了更敏锐的对美好和爱的感受力。你开始容许自己更大的可能性,你开始学会欣赏自己生活的不同的经验,既能感受到烈日骄阳般的温暖,又能欣赏细雨蒙蒙后的清凉,你打开了自己人生的广度就打开了。宽容会允许将来所有的事情以它自然的状态呈现,允许自己以舒服的节奏单纯的成长变化。你彻底的信赖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宽容就就是还给自己最大的自由。
最后还有一点要放下世界。世界上有很多生离死别,灾难,气候变化……许多由更高的意愿控制的一种无常。放下世界就意味着接受无常,对世界没有更高
的期待,不固执地去对抗或者防御,不认为世界必须是某个样子,它当下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样子。宽容是一种存在的状态,一种容许任何态度存在的态度。这个时候的你一定是柔软的开放的,幸福感就会从任何地方流向你。
6 总结
在这本书中我们学习了内在探索的三个重要步骤。首先是停止习惯性外在行为,转而观察自己内在的情绪,对自己的情绪采取不评判的态度。接下来我们要找到内心的坑洞,看见内心的创伤,并疗愈它们,最后当我们一步步更接纳自己,更理解自己,我们就会更靠近内在美好的品质和力量,并最终从内心发展出由衷的爱和喜悦,得到幸福感。
这就是阿玛斯给我们提供的钻石途径,它像是一条精准而直接的道路,这条道路上虽然充满着一些挑战和荆棘,但是它指向的是光明的远方。它邀请我们发展出了智慧,喜悦,活力,祥和,热情,好奇,快乐,信任,感恩这些品质,如果我们能允许自己每个当下开启内心所有的感觉,就能穿越那片荆棘,拨开乌云,看见藏在这后面那个真正绚烂的花园,活出自己美丽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