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六点多,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是我有一笔稿费单子在单位门岗处,让我看看啥时候去领,听到这个消息,我有点儿懵圈,我没有投稿啊?快递小哥说:“天太晚了,要不明天再去取?”“没事儿的,五分钟的路程,我一会儿就到。”不等快递小哥说完,我一边回复他的话,一边放下炒菜的勺子,简单给孩儿他爹交待了一声,换上鞋子就急急忙忙出门了。
不是我爱财,而是第一次得稿费的欣喜欢愉,充盈着我的心。骑着电驴,走在熙熙攘攘充满年味的大街上,脑子里满是这笔我人生第一次的稿费来自于哪里?记不起我投稿给哪个报刊杂志,也没觉得哪篇文章写得能够上报刊杂志的,脑子里想着事儿,总感觉到单位的路程太远太远,恨不得这时候会草上飞或者飞檐走壁的武功,好容易赶到单位门岗处,借助昏暗的路灯看到快递小哥正等待着我,心里甚是不安,急忙道歉,然后从他手里接过那张来自教师娘家――教育时报的稿费单,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我想起来了,可能是2019年11月曾参与教育时报一个话题讨论,纸质的报纸我没有,只是在微信群里看到有朋友发电子稿,所以,也没当成事儿,没想到会有这意外之喜。
拿着这张单子,思绪一下子把我拉到了上学时代,记得在师范学校时,因为有两次在学校报刊栏里展示过拙作的经历,所以,不知深浅写了一点东西就向某报刊投稿了,那段时间可以称为坐卧不安,寝食难眠。最终结果当然是石沉大海了。参加工作后,眼前的苟且已让人难以应付,更别说诗和远方了。后来遇见新教育后曾有几篇文章获奖,也曾在几个公众号上发表过几篇,尽管没有一篇得到稿费,但我乐此不疲。我手写我心,投的就是一个乐子。2018年12月,在简书上开始了我的垦荒,如今已有34万多字,刚开始的每天五百字,到现在的每天一千字左右,越写越想写,特别是在朋友举荐中加入了一个简书日更群后,更坚定了我写下去的信心。群里的张爱敏老师、梁波涛老师、梁树丽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她们的执著让我感动,也给我鼓励。我写的东西无非是一些教学随笔、生活感悟、读后感悟、教学简案。这些文字记录着我的行走方式。我虽不敢保证会做到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所说的坚持写十年,100万字,但我会一直写下去。中道而废胜于画地为牢。这句话很有道理!
送走己亥迎来子鼠。收到来自“娘家”的压岁钱,虽然不多,但胜过黄金万两,感谢教育时报的编辑老师!感谢你们送给我的这份厚礼!今后我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把自己喜欢的事儿坚持做下去!人生苦短,有什么比这更有意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