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们班,总是有聊不完的话题,今天来说一下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孩子的故事。
班里有一个小女孩,聪慧乖巧,亭亭玉立,成绩名列前茅,给人一种踏实可靠的感觉。但只有真正带过她你才会发现,她乖巧听话的外表下,却有一颗超级爱玩的心。我是怎么发现的呢?一开始我检查作业,她说她忘带了,我叮嘱她第二天记得带回来,后来我发现她总是要不忘带了要不丢了要不没写,总之只要是回家完成的任务她都不会保质保量完成,于是我跟家长联系反映她作业的情况,聊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原来她回到家稍微装装样子写一会会,就说完成了,开始玩手机。她的爸爸62岁,妈妈63岁,都已是花甲之年,学习上没有能力辅导她,智能手机也不太懂,她总是说老师布置的作业需要用到手机,家长也相信小孩不会说谎,就给她手机了。但是我就很奇怪,一个平时回家只知道玩不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的人,为什么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呢?于是我就悄悄观察她,试着发现她的“秘密武器”。我发现每一次上课,她都目不转睛看着老师,一动不动(无论我走到哪儿,我每一次眼睛扫到她的时候都在看着我)老师说什么她都认真听,记在心里,老师让批注什么就一笔一划批注到书上,一节课背挺得直直的,手里一点小动作都没有,除了低头写字,就是抬头看着我,我走到那儿她看到哪儿,听清楚我说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当我发现她是全班上课最认真听的一个孩子之后,我开始理解了之前的疑惑,因为课堂上的老师所讲的知识是最重要最核心的,只要你认真听了就一定能听懂,牢牢记心上,这样就算你课下没有做足够的练习和巩固,也不会很差。真正差的反倒是那些自以为都会,自以为很聪明老师说的不用听,结果对知识点似懂非懂,做题时错误百出,说是粗心大意,实则是压根就没看懂这道题的出题目的,以及所设置的隐形陷阱。
说了一个女生,接下来再讲一个男生的故事,他不聪明,智商一般,甚至按数学老师的话说还有点笨笨的,数学题绕个弯就晕了不知道怎么做了,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的男孩,六年级了几次考试都稳定在班级第一,碾压所有比他脑子机灵的同学。说到这儿你可能会问了,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呀,虽然不聪明,但勤能补拙,特别特别认真积极,带他有四年了,我从来没有发现过一次他的作业书写是潦草的,也从来没有发现他马虎敷衍地对待过任何一件与学习相关的事儿,每天早上来到学校,都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小跑着去打扫清洁区,弄完抓紧时间去检查卫生(他是学校大队部的),回到班里或低头写字或大声背书,上课积极地与老师互动,下课你看到他,大部分时间是在座位上写卷子,因为我们马上该小升初了,他是外地的,父母在郑州打工,如果他考不到当地的初中就只能回老家上学,所以他这个学期尤其努力,不敢轻易浪费一点时间。有时候我坐在讲台上,看他一直低头写,忍不住就叫他过来问他累不累,他嘿嘿一笑,说:“还好吧。当心中有个目标的时候,冲着目标前进,就不感觉到多累了。”作为老师,我很欣慰孩子的懂事,更欣赏孩子的坚持。
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来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男孩,他沉默寡言,不擅长画画唱歌,每次让画手抄报他最头疼,因为他实在没有一点艺术细胞和审美能力。但我为什么对他印象深刻呢,是因为疫情期间,班级时不时需要排查信息,他家长总是不能按时接龙回复,每次我很生气拨通他爸爸的电话,他爸爸会很不好意思的说:“冯老师对不起,我在开车没看手机,这就接龙,这就打卡”等等,是啊,男孩没有妈妈,跟着爸爸一起生活,爸爸得挣钱养家,每天早出晚归,工作起来群里的消息也顾不上及时回复,当然对他的照顾和陪伴也会很有限,大部分时间他都是一个人在家,自己照顾自己,但和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没有沉迷游戏落下学习,反倒成绩优异,我于是找机会向他打探原因,他这样说:“其实老师你不知道,我回到家也抵挡不住诱惑,也会拿起手机玩,但一到学校,我看到其他人那么努力,一直在学习,我就有点急了,可能是好胜心吧,我不甘心自己被其他人超过,一想到他们学习要超过我了我就会加倍开始学习。”说完他淡淡的笑了,我摸摸他的头,觉得他真了不起!拥有一颗不甘落后的心,太宝贵了!
班里那么多孩子,我每天跟他们朝夕相处,每一个家庭都很特别,生长起来的孩子也各有各的缺点,但他们对待学习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秘诀,有的上课带着脑子用心听老师的话;有的靠勤奋,珍惜每一点零碎的时间;有的知道自己来学校是干啥来了,朝着心中的目标坚持再坚持;有的虽然也非常想玩,但却有一颗不想认输、不想自己比别人差的心,你呢,子轩,你的学习秘诀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