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Mien。
今天是读阳志平的第10天(前文见文章底部链接)。
照例再来温习一下阳老给人生模式的定义及分类。
所谓人生模式,是指在人生中不同的发展阶段,反复出现的结构。
阳老糅合历史上的智者传记、认知科学及相关学科的高阶模型以及元、反、空思考模式,最终形成了一套人生框架,共有五大类24种模式,如下表。
到目前为止行动模式也就说完了,今天想要做的是基于前几天提过的几个行动模式,跟大家重新梳理一遍升级行动工具箱的方法。
Step1:更换动力系统——自我决定论
动机是人类行为的燃料,驱使我们的去做事。
前文说到,人类的动机分为两类,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驱动的目标能使我们的内在世界更加丰富,增强我们的自我价值感,从而不再从他人眼中获取肯定。外在的名利和他人的肯定这种外在动机则会伤害我们的动力系统。
内在动机比较好理解,就是依靠兴趣、内在满足而活;外在动机则没有那么简单。受到外在动机控制的主要分四类人:
第一类人属于外部调节。这类人的行为受外部奖赏和惩罚影响最大,他们的行动完全和外部奖赏捆绑,一旦失去奖赏,就会失去做事的动力。
第二类人属于内摄调节。这类人吸取了很多外部规则,但并没有完全接纳,因此经常体验外部规则与自我不匹配的冲突,比如常常痛苦到底是为钱工作还是为兴趣工作。
第三类人属于认同调节。这类人会因为某个规则或价值观能够给自己带来好处而接纳它。比如古代敢于直言的大臣,哪怕皇帝要杀他,他也很高兴,因为可以因此青史留名。这类人本质上仍然不算是内在兴趣驱动,而是因为其将“忠君爱国”这样的价值观作为自我的一部分,留下好名声就是自己想要的“好处”。
第四类人属于整合调节。他们与前三类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将外在动机整合,达成了外部动机与内在自我的一致性,但是从他们的行为仍然与自己的兴趣、热情这样的内在动机背离。个人认为那些遵守规则约束自我的宗教狂热人士可能属于这类,欢迎讨论~
因此,想要从根源提高自己的行动力,升级自己的行动工具箱,那么将外部动机转为内部动机,给自己安装一套自我决定论的动力系统,就是第一步。
第二步:升级导航系统——成长型心智
成长型心智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教授提出的概念。
所谓的成长型思维,就是指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拥有成长型思维的人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智商和能力,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未知的,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对学习充满热情。
与成长型思维对应的是固定式思维,拥有这种思维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是一成不变的。拥有固定思维的人往往害怕失败,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比较笨,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由此他们的发展潜力会受到限制。
升级自己的行动工具箱的第二步,就是给自己安装一套新的导航系统,从固定型思维转变为成长型思维。
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推荐阅读卡罗尔·德韦克教授的《终身成长》这本书。
第三步:善用行动杠杆——执行意图
这部分前文已经有了比较详细的表述,此处就不再
升级行动工具箱的第三步,就是善用行动杠杆,从目标意图转为执行意图。
与执行意图相对应的做事方式叫做“目标意图”。执行意图就是“着眼于执行制定的策略”,目标意图则是“着眼于目标制定的策略”,像是“我要减肥10斤”这样的制定计划的方式就是目标意图。
科学证明,执行意图的完成计划的概率往往是传统方式的两倍以上。
执行意图的具体做法是使用“如果……那么……”(if……then)的句式来制定目标。想象完成目标的具体场景,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遇到的困难及对策。
具体可以看我的前文《人类一计划,上帝笑哈哈:如何正确地制定目标?》。
自我决定论、成长型心智与执行意图分别来源于动机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与认知心理学,用科学武装自己,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OK,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了,谢谢大家的阅读。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的话,欢迎通过在看、评论的方法让我知道,对于写作者来说,没有什么比读者的反馈更重要了。谢谢啦。
THE END
阳志平《人生模式》主题文章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