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读《修炼校长力》一书中读到这样一则直击灵魂的故事:
老鹰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鸟类,-般可活70岁,要活那么长的寿命,它在40多岁时必须做出痛苦而又重要的决定。
因为老鹰活到40多岁时,它的爪子开始老化,无法有效地抓捕猎物,嘴长得又长又弯,几乎碰到胸膛,它的羽毛又密又厚,飞翔时十分吃力,这时它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等死,要么经过一个痛苦的更新过程。
所有的老鹰都会选择后者,飞到悬崖筑巢,用喙击打岩石,直到它完全脱落,用长出的新喙把指甲一根一根地拔去,再用新长的指甲将羽毛-根一根地拔掉。等新的羽毛长出来之后,老鹰便开始了新的飞翔,这个过程要承受150天的煎熬,然后重新再过30年的岁月!
故事读来有些残酷、震撼和泪目,但老鹰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一种浴火涅磐、破茧成蝶的勇气,更是一种对自我的突破,带来的是老鹰的脱胎换骨、重新起航的每一天。
故事也带给我更多的思考:人生莫不如此!也许是2022年经历的事太多,亲人的生死离别、工作的“波波折折”、思想的“跌宕起伏”,也许是28年的职业倦怠,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是时候该调整、重新规划自己了。40多岁也需要经历这样一次“老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经历一次“破茧成蝶”!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鸡蛋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怎样真正从内“打破”自己?还真需要一定的勇气和决心,努力从以下三方面调整自己。
一、思想归零,重新定位
所有的成绩与过错、成功与失败相对于今天的自己都是过往,我们都不必再纠结,让一切归于尘埃。更重要的是,经历人生的上半场,让我们明白很多事、很多人事不能强求的,曾经的慷慨激昂也好、愤世嫉俗也罢,都如花园里百花齐放的花,都是生命该经历的状态。该经历的都经历了,人生的下半场我们要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面对上半场的遗憾和不足,我们怎样弥补、超脱,那就要做到让心灵“放空”、真正的“归零”,给自己重新定位,找准生活的坐标,只有放下才能承担,才能不再纠结于过去,还内心以宁静。
二、乐观豁达,突破自我
老鹰有用新喙把“旧指甲”一根一根拔去,用新指甲将“旧羽毛”-根一根地拔掉的勇气,有“撕裂”自己的魄力,能突破自己,我们更应该具有“突破”自己的决心。最近特别喜欢苏东坡,他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词天赋、也有跌宕起伏的坎坷一生,44岁以后完全跌入人生低谷,没有消沉,也没有怨天尤人,他始终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定风波》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就是最好的写照。也许我们也和“苏先生”一样再也回不到曾经的“辉煌”,但我们能“突破”自己找到内心的高地,让自己获得重生的愉悦。人生在世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塑造”自己的过程很疼,但一定能收获一个更好的自己。
三、明确目标,期于成达
“塑造”“突破”自己的前提是有明确的目标,个人规划下一步的目标有三:
加持学习,更新知识结构
作为一辈子教育人,学习应该成为我们的必须,永远要做教育的明白人。明白教育理论、更新教育方法,归纳教育的思想。特别是教育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就要博览群书,不断加持学习,充实自己的理论与实践功底,才能渐渐靠近自己的教育理想,成为生命厚重的歌者。坚持每月至少一本教育专著的学习要成为自己成长的第一任务。
持续写作,锤炼教育思想
写作是最好的输出方式。
北师大教授张应勇在《问道教育》中说道:“教师的职业生活具有两重属性,即教师既是人类教育活动的实践者,也是人类教育生活的研究者。教师既是教育理论的消费者,也是教育理论的构建者。”
教师教育理论建构的基本方式,就是对自己教育生活的观察与反思。只有不断追问教育的本质,关注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思考教育成长的方式,才能锤炼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研究品格。张教授给出教师成长公式:教师专业发展=[(儿童知识+教育知识+学科知识)+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自己规划坚持每周至少一篇2000字的教育随笔,要成为考验自己第一关口。
坚持锻炼,鲜活生命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一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怎样。”
简单说来,一个人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取决于这个人在自己生命过程中的具体的生活方式。健康是第一要务,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鲜活的生命状态,愉悦心身,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教育理想,因为教师的生活方式,决定教师职业生活的高度。
荣格说:“人有两次生命,一次是活在别人眼中的人生,一次是活自己心里的人生。”
愿以后的我们都拥有向内生长的力量,和平凡生动的日常。都能带着清醒,活出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