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的前半生》热播的时候,我关注的人铺天盖地全都在diss这部改编剧。我才惊觉原来大家这么早就都看过亦舒?我见一个博主不无哀悼地说,我们90后恐怕是她最后一批信徒。
可能也正是因为读亦舒晚,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去看,不容易被师太光环震住,反而还发现些值得好好想想的观点。
初看亦舒,很容易被她金光闪闪的金句迷倒,譬如“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我要很多很多的爱。如果没有爱,那么就很多很多的钱,如果两件都没有,有健康也是好的”、“人真的要自己争气。一做出成绩来,全世界和颜悦色”。这样的句子对初出茅庐的小女生来说杀伤力太大,把我们一贯熟悉的琼瑶“为爱痴狂”模式全给推翻。仿佛,掌握了成为独立女性的葵花宝典~
独立女性,是人们提及亦舒女郎时最常用的关键词。
比如朱锁锁说自己和名媛的差别:我所拥有的一针一线,由我自己赚取,人家一切来自世袭,你说一样不一样。
这句看上去铁骨铮铮的话在看完书后根本站不住脚,朱锁锁是何等人,动辄就是“吸引了全场男人的目光”,她的李先生如父亲兄长一样爱护她,哪怕她嫁与富二代都关心不减。朱锁锁自己赚取了什么?
《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兢兢业业半生,结局是嫁去澳洲做富贵闲人。罗子君在与涓生离婚后也遇上翟君。喜宝就是夸张,初至伦敦靠男朋友考进剑桥圣三一学院,富豪父子争她一个还不够,外国教授爱她,同学爱她,连朋友的未婚夫也要放下一切带她走。
似乎一个女性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最终的好归宿。与其说这是独立女性的剧情,倒更像是玛丽苏小说的剧本。在精细一点的玛丽苏小说里,女主角甚至容貌并不出众,但一定有善良坚强等别的美好品质,但在亦舒小说里,长得好看真是女孩子的第一要义。
亦舒笔下的女主角们,长得好看、学识过人、打扮简单考究,一口“女皇般的英语”是标配,更一致的就是亦舒式的“努力”与“坦荡”。她们的努力很真切,谁的英语钢琴功课舞蹈学识都不是轻易得来的,但这些努力最终为的不是自己,而是能傍上更体面的人。
来自剑桥圣三一学院的喜宝承认“女孩子最好的嫁妆是一张名校文凭,千万别靠它吃饭,否则也还是苦死。带着它嫁人,夫家不敢欺侮有学历的媳妇。”
亦舒式的“坦荡”是姜喜宝爱钱,就去做了自己好朋友父亲的情妇,是说出“妈妈,每个女人一生之中必须有许多男人作踏脚石,如果你以为我利用韩国泰,那么你就错了,韩某在被利用期间,他也得到他所需要的一切。他并不是笨人。”
这是喜宝朱锁锁罗子君的决定,没有谁能judge旁人的选择。但既然是靠男人,又何必再标榜独立——知不知羞。
另一个亦舒关键词是好品味,最无可挑剔的是女主角们固定的白衬衫卡其裤劳力士手表,很是简约好看,我们承认这是一种美,但亦舒的不同之处在于她只承认这一种美。除了这个,别的都不入法眼。
譬如《小紫荆》里的子盈,被称为小道德家,说得出“一个国家最珍贵的国宝是他的人民”,这样一个道德上毫无指摘的豪门大小姐,看别人穿什么都觉得是“二等品味”,直至别人换上跟她类似的白衬衫平底鞋,才觉得不土气,才肯送上祝福。
品味啊品味,经常与比较共生共荣,“比较”要拿捏得宜,否则很容易变judge,但师太似乎根本没想拿捏,她的小说充斥着明晰的优越感和阶级观念。
喜宝强调“剑桥读BAR的学生嫁与唐人街餐馆调酒师?”。
和聪慧在飞机上相遇时,喜宝要对看徐志摩诗集的聪慧翻白眼。
聪慧呢,觉着戴卡地亚的人都是暴发户,只有辜青斯基才符合old money的水准。
这些观念说到底来自亦舒本人——说得刻薄点,亦舒不美,凭空揣度美人的世界,高估了美貌的力量,才有了喜宝天下男人全爱我的荒唐情节。亦舒不属于聪慧那个阶层,才会处处是偏见——是不是很像郭敬明写的《小时代》?
这样想觉得好悲哀,一个女作家贯穿全部创作生涯的主题不过是她坐在电脑前虚构出来的,终其一生都在完善这个梦幻堡垒的细节。
这一种求之不得,叫做意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