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情课也渐渐进入尾声。在这里,我就自己在这段时间的感受简要地分享一下。此文谨代表王奇个人立场,观点或许有些激进,但它发自真心,足够真实。如有不满,欢迎来喷。
在开始正文之前,我先简要介绍一下国情课的背景。由于学校自身的定位,我们学校的国情课有些特殊,它是不算入总成绩里面的,但是它是与能否顺利毕业和奖学金是挂着钩的。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产生了以下这两种言论,对此我会一一给予批驳。
一. “国情太水论”
关于这个言论的产生,其实有个很可笑的原因。一般来说,像我们这种大一萌新,在接触一门新的课程前,都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征询意见。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刺耳的声音常常在我耳边响起:
“国情课那么水,混一混就过去了”
“国情课就是用来玩的,认真学你就输了”
人是很容易被外界声音淹没的动物,特别是当我们处在前辈给我们总结的看似极富有哲理的话语体系中。听多了,甚至就连我自己也有些迷乱,到底国情课真的水吗?
水吗?不水!一点都不水!讲座课上多少新知识的补充,研讨课上多少自我思想的表达,课下又是繁忙的作业,写稿子拍剧本查资料写论文,一忙就到了半夜,考试也没那么简单,这样的课程,它哪里水了?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权利去坚持自己的想法,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我们在表达自己意见的同时,是否考虑到这个意见是否真实可靠?它会不会对他人产生不利的影响?坦白来讲,在不了解最新考试内容与难度的前提下,少些沮丧的颓废的不实评价,多些正面的积极的真实的反馈,会不会更好呢?我在这里很感谢一位学姐,在我有些困惑的时候给了我一个较为清晰明确地答复,真的很感谢她。
其实,所谓国情太水论的背后,本质上是对自我认知思考判断能力的缺乏。
课程都是老师辛辛苦苦的准备的,它哪里水了?老师讲的你都懂了吗?还是说您已经贯通古今,学富五车,不需要学习了呢?我看到很多大师,一边上课玩着手机不听讲不学习,一边告诫着身边的同学,国情课太水了太水了,啥也没学到。 你说,荒不荒唐。
最后,我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观点:
永远没有水的课程,只有足够水的人。
二.“国情无用论”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那每个人对这门课的定位不同,有的人想要冲奖学金,那就努力学呗!有的人想要过,那就比前者少一点点努力呗!有的人想要重修,那就重修呗!
不错,的确是这样的。对于国情课的态度选择实际上是对自己人生追求的选择。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想要过的人生,我们旁观者无权干涉。
这几天我听了太多指责国情课无意义的言语,无论是在朋友圈还是在日常交往中。并且我很遗憾的看到这种言语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社会共识,我们逐渐接受了它。但是,我还是想说几句话,因为我想改变些什么。
一直以来,我们考虑国情课要不要学是根据它对我们自身成绩的影响大小来判断的,可实际上,我们忽略了它本身所承载的意义。
我们学习国情课的目的,不应当只是为了成绩,它同样也是我们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理解的一扇窗口。对西方文化了如指掌却忽视本民族文化的学习,这不叫聪明,这叫无知。只有一个人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了敬畏之心,他才是一个真正站着的人。
结尾
写此文的目的,不是为了批判指责,因为我知道除了谩骂与讽刺之外,它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没有实际性的帮助。我只希望能借助这样一种形式,让身边的人能以一种不同的视角去看待国情课,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开始重视国情课。我们知道,问题的根源往上推可以推到学校,再往上推可以推到制度,行为甚至是观念上。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改变这些客观存在的顽疾。我只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就够了。
起码,问心无愧。
写于2020年1月11日凌晨四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