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一世,没有顺顺当当过百年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如果一个人如果学历不高,要在社会上求生存谋发展,需要经历的太多太多。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挣了钱才能吃饭。
为了挣钱,我干过收废品的勾当。我在正式干废品回收之前是绝对没有接触过这个行当的,只是有过几次处理家里废物的经历。搞回收,我直接到了四川的甘孜藏族自治州,驻守道孚县。我在县城的体育场附近租了一个铺面,然后又去当地老乡家里租了一间住房,便开始了我的回收生涯。
我以在铺面上回收为主,有时候也会去乡下收购,大概在以县城为中心方圆三十公里的范围活动。不是不想跑得更远,是无法跑得更远,当然如果只是为了去更远的地方跑马观花不用干活呢还是没有问题的。藏区人烟稀少,上藏寨很多都要爬坡上坎的,而且还不安全,经常在半路遇到天上下冰雹。
和人打交道的本领我还是不错的,要诀是嘴甜不生气。根据对方的年龄身份,称呼“阿哥,阿姐,阿伯,阿孃,阿公,阿婆”,一说一笑,好多人都会对我以礼相待,该帮忙会帮忙,即使不帮忙一般也不会为难你。就算是遇到一些青皮后生出来刁难,他说什么我都不生气,他们也就算了。还有,就告诉他我家住大塘(曾经是川西著名的木材市场)的,以后只要到了大塘,尽管来找我耍。这样那些时不时会到外面来卖木料或者跟着别人出来玩的人,也会给你几分面子。
出门在外,尤其是做这种生意,不会说话肯定是寸步难行。还有就是,当人不是很多的时候,有些老人家要求收购价格适当高点,我也会多给一分两分的。钱这个东西,都是天底下的 一个人又挣不完,多给人家几分钱称盐打油也要方便点嘛。
我经常早出晚归,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让当地人也很佩服。房东翁姆阿孃就比较喜欢我,经常请我去她家里喝茶(吃饭),在我资金周转不过来的时候还主动借钱给我。在当地,我还结识了几个藏族朋友,一起聊天,开开心心地吹牛。我还和他们一起“耍坝子”喝啤酒,他们有喜事的时候也会带上几十块钱和一条哈达去混饭吃。
以上是我在人际交往方面的优点和做法,可以帮助你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更容易融入进去,让你的工作会更快进入状态。
因为我收到的废品什么品种都有,所以在忙碌之余,我还得把这些东西给分一下类别。比如,我得把纸板、塑料、铁、铜、铝……这些东西给分开堆放。纸板得拆开打捆,塑料瓶啤酒罐得踩扁了 ,收到的电机之类的需要拆开把上面的铜铁铝分出来。这样做,一方面是便于存放,一方面是不至于把价值不同的东西混为一谈,要知道买亏不容易卖亏你就亏大了。因此,收购一段时间后,我就知道我的纸板有几吨了应该拉到成都卖了,那么我可以顺便把铜或铝带去卖。又或者,我的啤酒瓶已经不少了,干脆专门装一车直接拉到啤酒厂去交货,顺便带少量纸板,等等。
我的收购品,相当于我的素材,我会根据需要去调配组合,把它变成现金。所以,我现在如果要讲自己的故事 ,就会去自己的记忆仓库里找货架上的记忆。我自己的记忆能力并不算很强,但是我对往事比别人记得牢,主要是我把这些东西给分类处理了,所以要用的时候就比较方便一点。
我做废品回收养成的另一个习惯是东西不管好坏,先收进来再说。等有时间了,再慢慢判断它的价值,反正放那里也不用喂粮食。所以,我记忆里的东西很多很杂。每过几年,清理一下,觉得一些记忆该放一下了,就放下它, 觉得该彻底放弃了才彻底放弃。这种清理也相当于一次再加工,可以榨出更深层次的价值。
我觉得,现在在阅读方面可能我欠缺的比较多一点,但胜在记忆仓库里的货色还多。所以,我现在拉拉杂杂写一点东西是没有问题,可结构是否合理精巧,文字是否能够打动人是否精致优美就不知道了。还有就是,讲自己的故事感觉还可以,如果要把这些素材创作成新的故事乃至于写成小说就难了。一句话,我的创造力还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