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陪伴
(这个词适合成年人,当然孩子未必会说,但一定看得懂)
书中一号主要人物塔玛亚:她是伍德中学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勇敢的她跟着马修走进禁区,虽然做了“一辈子唯一一件坏事”,但做出大胆地寻找查德的决定与看见马修被揍时挺身而出一样的勇气可嘉。善良的她从自己手上的红疹想到了比她还严重的高年级查德,只身一人闯入希斯崖树林给他送午餐。她的善良及时遏制了一场即将全球爆发的无法收拾的病毒大侵略。坚定信念的她与病魔抗争,100%的信赖医护工作者,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面对一定赋予她减轻病痛的魔力。不信,你从161页《塔玛亚睁开双眼》开始看,萨奇尔在叙述隔离病床上的塔玛亚时,痛苦的程度虽然极致,但描述却那么平和宁静,紧张的气氛没有一丝恐惧,读来只不过是读课文《窗前的气球》那么一点点不好,而这一点点不好马上被温暖包围。可怕被挡在了隔离病房外,人心惶惶的局势,被挡在了蒙妮卡电话那头的神经兮兮。
是什么给了塔玛亚这些品质呢?除了伍德中学的十大品德——慈悲、整洁、勇气、同理心、优雅、谦卑、诚实、耐心、审慎和节制。还有妈妈的爱和爸爸的爱。尽管爸爸妈妈已经离婚,这一事实虽然让塔玛亚感觉自己是分裂成两块的蛋糕,总会错过两地好朋友的邀请。但是妈妈对塔玛亚的关心——每天我到家时妈妈一定在了;爸爸依然爱她的举动——一到暑假就去爸爸那小住;照亮了小小心灵向阳生长。不可否认成人世界的错误会给孩子或多或少造成了创伤。作为成人,需要做出多一点陪伴,让无辜小孩不至于孤立无援。从某种程度而言,塔玛亚还是幸运的。
而讽刺滑稽存在的是另一个家庭——查德一家。查德是本书另一个主要人物。他的出现和“问题学生”、“校园霸凌”、“漠视存在”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或许你会用“坏”字来形容他。在品读人物时,不要操之过急用“好”或者“坏”来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小说作品里的人物性格是会有冲突的,作家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是充满矛盾的,让你“爱了”或者“恨了”的人物是作家精心设计安排的。若想窥探真源,小说中自有蛛丝马迹——一个孩子怎愿意自己就是那个“坏孩子”呢?查德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在柴校长回忆中:查德和他妈妈第一次到他办公事的情景,他妈妈开了一张支票付学费,递支票的时候,他当着查德的面说:“现在他的一切都归你负责。”查德出生在一个缺少父母爱的家庭,查德告诉塔玛亚:有时我很晚才回家,没人注意,就算注意到了,他们也漠不关心。查德的哥哥姐姐都太优秀了,无形中让他自己放大了“坏”。查德说:“我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他们太完美了,成绩好,从不惹麻烦,我是唯一的坏孩子。”
一碗生日时可以吃到的千层面惹来了嫉妒,他对另一个主要人物马修的愤怒有增无减。查德在校园里试图孤立他,决定找地方修理他。马修在盲从、跟风、偏执,不追求真相和理性的群体面前担心受罚,不得不对他们有所约束。以前积极乐观的马修不再自信阳光,他害怕得罪;他对周遭的人和事也不再有热情,他心里被恐惧占满;没有朋友的他感觉大家处处针对他。在他的社交群里里,举步维艰的境遇让他只能选择逃避。久而久之,他就是“屁脸”,就是“窝囊废”。
查德的家庭环境衍生出了多子女家庭,父母关注度的重要性;衍生了富养的方式的认知度。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同个娘胎里出来的孩子,特长、优势也是不同的,那个不那么“出类拔萃”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家庭富有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多,进入好的学校,享受优质的教育,但孩子内心的富有只是家长眼中的那个他。他需要被看见,他需要被呵护,他的成长需要陪伴。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环境的故事,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路易斯•萨奇尔不愧是一位关注青少年成长的好作家。一个作家可以打开一座宝库,他还会写怎样的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