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不经意间定的日子都是好日子,今天是感恩节,感谢青浦的孙建国老师带领他的团队,和红梅工作坊联手教学研讨。
近几年,我们的理念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到“关注学习经历,提升语言素养”的转变和发展。反映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上,就是从教材中心向学生中心跨越,逐步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充分体现语文母语学科的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明年9月部编教材在上海全面实施,借着这样一个契机,利用这样一个真空期选用一些经典,就我们的思考作一点尝试,以匡正自己的认识,期待我们的实践能和部编教材的实施有效对接。
本次选择经典名家散文《济南的冬天》,同课异构的主题是语言学用——感知,积累和运用。目标的确定,从文本的价值角度来看,就是课文中包含的语言知识、思想感情等,哪些是我们语文课教与学的内容。从学生的需求角度来看,哪些是必须要教的,哪些是学习的重点。所以本次活动重在培养学生揣摩和品味文学语言的能力,强化学生自己语言的表现力。
上午第三节铃声响起,在三楼录播室,汇贤中学红梅工作坊的方静依老师上《济南的冬天》。之后是青浦华新中学的冯佳倩老师上《济南的冬天》。
简单午餐之后,陪同青浦老师参观了汇贤中学的诗远阁,烘焙室,美谷……
紧接着就是下午的研讨,活动由我主持,介绍了青浦团队,再介绍了红梅工作坊,再是两位上课老师说课。都是多次解读文本,多次试教,多次修改,善于反思总结,有小伙伴互帮互助,更多是上课老师自己比较独到的,个性的思考。感受到每一次讲都会有不同的感悟,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简化外在的形式,深化内在的意蕴,后书之于案。
之后,分组讨论,瞧,我们的小伙伴们每个人都在谈着自己的想法,真诚、热烈。
人生,到了不同阶段,如同开车,到了不同的城市、国家,一定要有一个导航仪,不然,难免要走许多弯路。有些路,弯弯绕绕,耗了很多时间,但总算又找到了路,有些,则是越走越远,再也回不来了。教育教学其实也是这样,老师们总有这样的困惑,那样的迷茫。在随后大组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后,也提出了很多疑问。我们就有请孙建国老师给大家解答疑惑,就他的理解,他的一堂堂的课做法,朴实、实在,大家都受益匪浅,觉得很接地气。
由此,我想到好老师都是上课上出来的,说课说出来的,写课写出来的。不由想到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在于漪德育基地学习的三年里,不仅领略到于老师博大的情怀,还有她不管什么场合,讲多少时间,都是脱稿,更是她一千堂公开课的专业功底。
语文的世界是宏大的,语文对心灵的涵养是丰富的。《济南的冬天》的沉静、从容、对生活、对自然的浓浓爱意,不也是心灵的营养吗?与文学经典的亲近,可以让学生在应试教育的缝隙中寻得一片蓝天,掬得一泓清泉,为自己留得一点诗意。
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