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6月20日至7月10日、7月20日至8月10日两个时间段,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形成了公认的所谓“国产电影保护月”。
在这类国产电影保护机制下,国产片票房理应取得不错成绩,但据统计,2016年国产电影376部,总票房264亿元,进口片93部,总票房190亿。平均每部进口片(绝大部分来自好莱坞)的票房为2.04亿,国产片则为0.70亿,仅为前者的三分之一多一点。
我们虽然不能完全依据票房高低来评判电影艺术成就高低,但这也不失为一个指标,至少,最基本的“好看”与“不好看”,票房高低最能直接说明问题。
我身边很多人曾直言,从不看国产电影,尤其不会去影院看国产电影,那是时间和金钱的双重浪费。因此不难理解,每到进口大片上映,影院大厅像春运火车站一样打挤。
到底是为什么,我们对好莱坞工业化生产出的电影产品已经逐渐审美疲劳,仍趋之若鹜?关于这一点,有媒体指出:
除去工业技术的提升,如何讲好一个好故事,是中国电影目前发挥很不稳定的一项短板。
好莱坞的工业化流程可以复制,但是讲故事的能力就只能意会了。毕竟,中美观众的观影口味还是很不一样的。
第一段没有问题,但第二段我就呵呵了。好莱坞的工业化流程固然可以复制,讲故事的能力就不能复制吗?尤其“中美观众的观影口味还是很不一样的”又从何得出?烂电影各有各的烂,好电影却相似。比如《辛德勒的名单》,比如《阿甘正传》。比如今年,国内票房不佳的《萨利机长》豆瓣评分也高达8.3分。
客观地说,好莱坞电影的故事创作,尽管有些模式化和同质化,但仍对观众有强大吸引力,好过大部分漏洞百出、看得人尴尬症频犯国产电影。实际上,好莱坞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人物关系大多极为简单,个人英雄主义严重,但不花哨的主题和故事设置就是能让观众纷纷买帐。好莱坞的电影故事创作究竟有何秘密?
《好剧本如何讲故事》就是一本讲述好莱坞故事创作秘籍的书。作者罗伯·托宾作为剧本评读人以及项目开发总监,曾阅读过5000多部剧本,他的书和光盘大部分以这些剧本为依据——对其中优点、缺点的精妙总结。读本书前我刚读完被誉为编剧圣经的《故事》,窃以为,《故事》过于晦涩,《好剧本如何讲故事》通过分析脍炙人口的经典影片,直接抛出观点,则更浅显和实用。
罗伯·托宾一个观点是,剧本就像一个“酒杯”,而作家的创意、信息、观点是“酒”。一个构造合理的酒杯可以将作家的酒送达给他的读者,但是如果没有某种容器盛装美酒,让我们饮用,再绝好的佳酿也没有意义。在他看来,保证剧作家制造酒杯是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这就是故事写作的套路,这个套路,是好莱坞历史上几乎所有成功电影的创作都使用过的准则。
大部分人初写文章,总会得到一句评价,故事不新颖,套路。但托宾首先就告诉作者不仅不要害怕套路,还要研究套路,学习套路,用好套路。他甚至认为,烂片的问题是没有套路,如果它遵循了某种套路,反倒可能变成一部好片子。这一观点你或许刚开始会觉得哗众取宠,但当你认真读完本书,就会豁然开朗。
对于套路,他是这样说的。
当“套路”运用到艺术领域,特别是写作中,这个词就变成了贬义词。但是,如果有人送给你点石成金的秘籍,难道会不接受吗?抑或,你会自命清高地宣布不屑于用这一秘籍制造黄金吗?对于那些会拒绝黄金的读者,我建议你们迅速返回书店,将此书退掉。本书专门介绍如何使用秘籍和套路制造各种黄金,是喻指又是实指。
剧本创作有一定的准则。大多数名利双收的剧本都灵活地运用了这一准则。你要做的第一步就是了解这个准则,反复地学习,然后将自己独特的表达、风格、个性、目标以及理念结合在一起。
这让我想起小学时上作文课,人人刚开始写作文几乎都是一个模板,写春游是怎样,写妈妈是怎样……这些套路是最简单的写作技巧,当然,如果你真是天才另当别论,但事实求是地说,大部分人效率最高的办法正是先掌握好套路,再逐渐地才培养出自己的写作风格。当然不只是写作,任何一个事物的学习都是如此,如练武功有心法口诀,学开车有找点看角度等等……
仔细想来,这就是人类聪明于其他物种的一点,善于从看似没有规律的事物中摸索提炼出规则,这些规则通俗易懂,才便于传承和弘扬,支撑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学习套路,并不妨碍你日后赶超套路,学习套路,并不代表限于套路。托宾的观点十分鲜明。
任何艺术节的大师们都可以无视规则,或者基于他们的才智开创新规则,比如毕加索、斯特拉文斯基等,但对于普罗大众而言,表达各自的思想个性的程式化写作可能是成功的钥匙。
摈弃一切规则是基于对规则本身以及改变规则的后果了如指掌,这就是自由。
托宾实在坦诚,本书第一章就开门见山的提出了核心观点。即一部剧本由七大基本故事要素构成,搞清了这七大要素,你也就算读好了这本书。在此,整理分析如下:
1.主角
主角是这样一种存在:人们透过他们的 眼睛看到故事徐徐展开;他们的人生故事构成了戏剧的核心。戏剧永远是主角的故事,发生在诸如战争、体育、政治、爱情等大背景下的故事。
这个大家都懂,但托宾后面的一段阐述,对于主角这个要素的理解,极为重要: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故事就是关于人的(或者一个人格化的其他物体),是他们在勉励巨大危险时(身上或情感上),为成为更好、更完善的人而不得不做出的斗争。暴风雨也许动静很大,但在情感和精神上却是无生命的物体,不是人类过着其他与人类相似的主体。暴风雨从不抗争,它们仅仅是存在。你当然可以写暴风雨,或者足球赛,亦或是海洋和外太空,只是要从中创作出有意思的故事十分困难。然而,如果把一个人放进这些背景里,故事就随之出现。
OK,这又回到小学作文课了,还记不记得小学作文老师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写事一定要写人,因为事是人做出来的。写人也得通过写事来写。当年听了也就听了,现在回想起来,才觉得尼玛小学作文课真是写作路上一笔宝贵财富啊。
托宾举了个例子十分形象,他说《洛奇》《百万美元宝贝》《拳台血泪》都是拳击故事。他们有可能非常相似,毕竟,你能用多少方式描写左勾拳和上勾拳呢?而片中的主人公的故事则使这些电影有别于其他电影。
2.主角的性格缺陷
这是故事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创造出内在的紧张冲突。为什么呢?因为所有故事实质上都是在讲述一个主人公不得不克服自身缺陷,从而达到某个伟大的目标。
这又让我们回到了初中作文课(对,已经超过小学作文课水平了),还记得吗?老师经常在课堂上告诉你,写人物一定要学会写他的小缺点,这样才真实可信有代入感。
无论是经典文学作品还是影片,都能找到佐证。
曹雪芹写林黛玉,那么美而有才的女子,却体弱多病、小气刻薄。写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女子,却又背地里做着见不得人的勾当,成为被抄家的直接导火线。《阿甘正传》中的主角阿甘先天智商低下,才能引起观众同情。《断背山》的主人公幼年时看到同性恋的悲惨下场,才会终此一生不敢接受杰克给予他的炽热情感。《蜘蛛侠》也会愁闷于现实社会中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都是有缺陷的主人公带给观众的魅力。
3.有利的故事环境
是指主角为自身营造或寻找的环境,在故事开头就围绕着主角,使他能保留自身缺陷。主角将自身缺陷视为生存必须的防御机制。自然而然地,主角会寻找或营造一系列环境以便保留那个至关重要的缺陷。
我认为有利的故事环境有三个作用:
一是加深了观众对人物的信任。趋利避害,这是人之常情。主角因为某种缺陷,比如恐惧某种物品或事件,而用尽全力躲避他们,观众才会觉得这是人物真正的缺陷。
二是有利于后面故事冲突的构建。故事的主要冲突一定在主角尽力保护自己并不承认的缺陷和外界必须让他直面和承认这个缺陷之间,这种不可调和的冲突,才是真正能引发戏剧高潮的冲突,才能真正感动观众和读者。比如《断背山》,主人公无法接受、回避自己同性恋的身份,但杰克的爱又让他不得不面对这个身份,这种剧烈的冲突制造了故事的最佳效果。
三是强烈激发观众的情感代入。就像好文章一定是打动人的文章,电影也是,不管是喜剧还是悲剧,必须要抓住观众,怎么抓住观众?激发观众的情感代入,专业说法叫“共情”,观众的这种代入感越深,电影越成功。所以,为什么《阿甘正传》能成为经典,这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4.反面角色
反面角色就是阻挠主角获取想要得到的东西,阻拦主角想要进行的行动,阻止主角成为想要的样子的人。反面角色并不一定是,或者说不是想象中的坏人,而是某个站在主角与重要目标之间的人物,有时反面角色甚至是一个好人。
关于反面人物是好人,其实生活中的例子更为丰富,比如读书时你总想逃课上网吧,你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你的性格缺陷是不爱读书,逃课上网是你的目标,这时,阻拦你实现这个目标的人是你妈,你妈就是反面人物,但是你妈也是“好人”。
托宾举了《阿甘正传》的例子,电影里,珍妮不是坏人,反而是一个善良有爱的人,是阿甘的挚爱。主人公阿甘的主要心愿是和珍妮在一起,但珍妮反对阿甘跟自己在一起,她就是阻拦阿甘实现这一目标的反面人物,这个反面人物的巧妙设计不仅完善了故事要素,使故事情节更为曲折,还大大加强了悲剧性。
理解了这个观点后,我们在故事创作中不仅限于创作单纯的反派人物,因为反派人物常常面孔化,而这类反面人物的设置更能引发读者和观众的代入感,也更加真实可信,也更具新意。
5.主角的盟友
主角的盟友就是帮助主角客服缺陷的人物。不管情愿与否,主角需要这个人的帮助。在银幕上,通常这个人与主角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盟友的职责是帮助主角摆脱他的缺陷。不过要谨记,对主角来说,那根本不是缺陷,而是危险防御。
因此,这样我们就构建了两者间的冲突,主角想要保留她他的缺陷,盟友这个角色的唯一作用就是将主角的缺陷剔除。这通常是故事中最有意思的冲突情节。
当然,盟友并不总能完成他的职责。
我看到这部分的时候,总是会想起近几年火热的青春电影,大家一定也发现,很多段子也吐槽说,每个青春电影里都有一个胖子女配(或男配)。发现没有,这个胖子,通常就是主角的盟友。
一个人生活中需要盟友,电影中同样需要。好莱坞电影里,精彩的盟友角色也是非常出戏的,演员常常借此斩获最佳配角奖。回到上面我举的例子,聪明的你会发现,你妈是你人生故事中的反面角色,也可以同样是盟友,为什么不呢?她帮你解除不爱读书这个缺陷。李安《断背山》中的例子则更为典型,杰克是主角恩尼斯的反面角色也是盟友,一方面他阻拦恩尼斯继续隐瞒自己同性恋身份这一目标,一方面帮助恩尼斯克服他从小看到被打死的同性恋尸体而产生的巨大恐惧。
实际上,托宾也指出,大部分经典好莱坞影片也正是将反面角色和盟友设置为一人,增加了影片戏剧性和悲剧性。也有例外,《阿甘正传》中反面角色和盟友是互为两人,前面已经说到阿甘的反面角色是珍妮,这里要说珍妮的盟友是阿甘,因为阿甘帮助珍妮消除她对男人的不信任。这种设计巧妙经典。
6.改变人生的事件
改变人生的事件应该迫使主角在他的缺陷与改变带来的机遇二者之间做出选择。这是本书重要的论述之一。由于主角需要在二者间做出选择,转折事件就因此增加了保留缺陷的代价。
主角的性格缺陷与人生转折事件的关系是所有优秀剧本中最重要的元素。
聪明的你一定又发现,这依然是小学作文的套路,故事的发展秉承“开端——发展——转折——高潮——结局”,越写到这里越发现其实创作故事的基本功我们早已接触到了,只是没有更好的应用,很多事物都是如此,原理并不复杂,复杂地是如何运用,钻研过多的高深理论,不如牢牢记住最本质的内核。托宾即是围绕最简单的内核展开。
比如在你的人生故事里,你大学落榜后,你终于认识到自己不应该逃学上网,从此发愤图强,终于金榜题名,这就是你改变人生的事件,当然,在故事里,我们会将这一转折设计得更加艰难和让人震撼,不让主角历经千难万折不罢休。
7.危险
主角必须要失去一些东西,不论是身体上的还是情感上的。如果没有冲突、危险或高风险,故事就没了趣味、刺激或紧张感,人们就不会被故事吸引。
你的主角不可能轻易地得到一切,他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所求。终极代价是抛弃他的缺陷。
为什么说作者最为残酷,即是如此。就算最终是喜剧,笔下的人物也一定会被折磨的半死不活才能得到美好,悲剧则更如此。这也将引发故事的高潮。所以为什么好莱坞商业大片通常最后都有一段与大BOSS的对决,这就是主角面临的最大危险,丢掉性命或是抛弃胆小的缺陷,全力上阵。就算主角最后会赢,也一定会首先被揍得很惨烈。
所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唐僧取经也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难,你的主人公得有唐僧的同样被虐史,身体抑或心理。俗语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只有遭遇巨大的变故,譬如死去最爱的人,譬如舍弃自己最深爱的东西,才能深刻认识到一些道理,才能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国产电视剧《琅铘榜》为什么火,因为梅长苏即是经历了挫骨的痛苦,在生命最后几年,舍弃与霓凰郡主长相厮守的机会,面对难以想象的巨大危险为赤焰军平反,才让观众被故事深深吸引。
托宾则以好莱坞《蝙蝠侠》为例,布鲁斯·韦恩面临巨大的危险。首先是生命危险,他可能被敌人杀掉。接着是杜卡毁掉整座城市的危险。也有情感上的危险,布鲁斯觉得对父母的死负有责任,而保护高谭市就是他弥补的方式,否则他无法纪念。外界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危险赋予了故事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赋予了人物强烈使命感,也增强了人物宿命感。
正如托宾指出,一旦故事七要素说明,创作故事变得更为容易:
只需清楚故事中的一个要素,就可以再次基础上创作出其他要素,接着是情节概要、大纲,最后是故事本身,全部以一个要素为基础展开。这个要素可以是主角、缺陷、改变人生的事件、反面角色、主题等等。
以上是本书的关键内容和我的理解。对于以上要素,托宾逐一以经典电影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有趣的是,他凭借七要素分析得出《泰坦尼克号》的剧本很烂,虽然票房很不错。实际上,这部电影当年包揽了11个奥斯卡奖,独独没有最佳剧本奖,连提名都没有。
托宾是如何分析《泰坦尼克号》的,以及后续他所讲述的故事结构设置,七要素详细设计,故事构思的创作技巧,以及如何改编小说为剧本的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买书阅读。(如有需要,我也会在后续梳理出要点供大家参考。)
前段时间也看了《小说课》,他的关键思想是故事的创作可以遵循“目标(梦想)——阻碍(原罪)——努力——结果——意外——转弯——结局”这一原则。其中大部分论述与本书可以说是不谋而合。
总之,我认为,这些故事的创作套路写作者应该了解并掌握,以此指导自己的故事创作,或审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熟练运用的机会上加以创新,将会让我们更加得心应手。
我一直认为写作者也是工匠,故事和文字是产品,要成为高级写作者,也就是高级技工,除了多写,还得多学。讲故事这方面,向好莱坞高级技工学校偷师学艺,一定是不错的办法。
杜痕远
80后写字人 兜兜的爸爸 朝九晚五上班族
带娃上班 还写字
你的关注和鼓励是我继续坚持的动力